我前些年经常发表文章,在我们单位内部的一张报纸《周讯》上发表,报纸前三版是单位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动态消息,第四版是个副刊,发表一些同事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
文章能在周讯上发表是我的盼望和最初的梦想,文章能在报上发表该是多么闪闪发光。
第一篇发表的文章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应该是我鼓起勇气按照报上留的邮箱寄了过去,见报了,没想到后来副刊的刘小铮老师联系我,狠狠地表扬了我一翻,说我文章写得很好,让我继续给他投稿。我对自己写的小文章从来没什么信心,给他夸得怪不好意思的。
刘老师是我之前就认识的,他没去《周讯》之前,有段时间的办公室就在我办公室旁边,记得我还曾因自己迷茫的感情问题向他请教过,他确以年长者洞察世事的眼光为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告诉过我是时候取舍了。后来这十来年的生活自然证明了他长者的智慧,我心中一向甚为感念。
我从2015年起就偶尔在《周讯》上发表文章,有些是我主动投稿,有些是他的约稿,比如双十一,他约我写篇感受,比如九一八,他也嘱我写篇,每每遇到他的约稿,我心中都会腾地升起两股纠结的情绪,一股自然是我要对得起刘老师对我的青眼相加啊,另一股就是我根本写不出来,我还是干脆告诉刘老师我放弃吧。每次刘老师的约稿,我都是纠结的,从没有一次觉得“写篇小稿算得了什么”的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但就是这么纠结,我也没有一次拒绝过刘老师的约稿,凡他邀约,我必尽力完成,他也总是踩着时令的节点发表我的文章。
15年4篇:《感悟100天》、《互联网+婚礼》、《事不过三》、《初始之心》;16年5篇:《养肺抗霾》、《童年E时代》、《投入的乐趣》、《勤俭忠厚、望儿践行》、《君子立长志》;17年8篇:《手心向下》、《购物狂欢“戒”》、《奋进的五年》、《铭记九一八》、《不怕慢 就怕站》、《劳动的乐趣》、《跳长绳往前冲》、《年味儿》;28年11篇:《喝碗小馄饨》、《喜看荔枝大剧院》、《享受过年》、《忆父亲》、《人到中年》、《最文艺的事》、《舌尖上的“五红菜”》、《行动是福》、《松而不懈》、《广州人的福气》、《同情与同理》。
在每篇发表的文章背后,都饱含着刘老师的心血,不说他约稿催稿,收到稿件之后斟酌标题,单是那篇《铭记九一八》的文章里面,我写在电影“战狼2”中一段关于国旗的情节,主人公把右臂伸进五星红旗的旗杆套里带领华人和当地难民通过交战区,刘老师在文章中帮我补充了中国政府2011年在利比亚撤侨和2015年在也门撤侨的故事原型,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
年未,我要请刘老师吃饭,他不来,我和他的交往真得算得上君子之交淡如水了。
19年的时候,我在简书上写日更很少投稿。同时,《周讯》改版,副刊文章发的少了,我只有两篇:《内外兼修练太极》、《新媒体小编的日常》。
我拿到一笔周讯的稿费时想自己周讯的文章怎么发表少,那天的偶遇,我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在单位附近的银行碰见刘老师和他的夫人,他告诉我他退休了。原来我能在周讯上发表这些文章全都依仗刘老师的催约和他的不吝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