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经
原文:凡萯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
译文:中间经过的的第三列山系以萯山为首,从敖岸山至和山,共五座,计440里。其中依次为:青要山、騩山、宜苏山,祭祀泰逢、熏池、武罗这三个神用剖腹的公羊和玉,其他两个神用一只雄鸡,祭祀后埋地,祭祀的精米都用稻米。
原文:中次三以萯(bèi)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雩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茜如举。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tián)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卢。䰠(shēn)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qú),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zhěn)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yǎo),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木,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译文:中间经过的第三序列山系以萯山为首,第一座叫敖岸山,山南多产可制作祭祀雩琈玉,山北有大量的赭土和黄金矿物。此处是山神熏池居住的地方。这里常常发现美丽的饰玉。它的北边可以望见大河对岸的树林,看它们的样子象是摇摆的茜草,又犹如榉树挺立在风中。山里有一种兽,名叫夫诸,它的体形似白鹿,却长了四只角,如果它出现了,当地的城邑必定发大水。
从敖岸山向东十里是青要山,这里实际上是天帝隐秘的都城。从这里向北远望,蜿蜒的河道上,有很多可做骑乘的大鸟翩然翱翔。南边可以望见墠渚,这里是大禹父亲死后的身体所化,其中盛产蜗牛及螺蛳。这座山是神人武罗在掌管,她有着一张美丽的面孔、洁白的牙齿,腰姿纤细,身段苗条,全身布满了豹纹,她的耳朵上穿挂着金环,走起路来,环佩叮当,如珠鸣玉碎,美妙动听。这里最适合女子生活。畛水发源在这里,向北流入大河。沿岸的水中生活着一种鴢鸟,它的外形象野鸭子,有着青色的羽毛,红色的眼睛和尾巴,如果女人吃了这种鸟的肉,对生孩子有利。还有一种荀草,它们的样子象兰草,却长着方形的茎秆,开黄花,结红果,它的根长的似藁木,如果用这种草涂抹身体,可以增加人的美丽。
原文:又东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雩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滽滽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译文:从青要山向东十里是騩山,山上是成熟而美味的枣子,山北出产可做祭祀的雩琈玉。正回水发源在这里,向北流入大河。沿岸的水中盛产飞鱼,它们的形状象小猪,却有着红色的斑纹,如果能驯服这种鱼,并把它带在身边,可以不怕打雷,也可以抵御兵器加身。
由此向东四十里是宜苏山,山上盛产金、玉矿物,山下布满了蔓荆一类的灌木。滽滽水发源在这里,向北流入大河,沿岸的水里盛产黄色的贝类生物。
从宜苏山再向东二十里,就到了这一山系的最后一座山,叫和山,山上不生草木,但却有很多的瑶玉和碧玉,这里实际是九条河水的交汇地。而这座山也是盘旋回环好像有五重,九条水系都发源在这里,它们汇合后向北流入大河,水中遍布苍玉。这里由吉祥的神泰逢掌管,他的外形象人,却长了一条虎尾,他喜欢居住在萯山的南面,每次出入都光芒耀眼,泰逢神是能够摇动乾坤,操纵云气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