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一小吃馆,其实小吃馆这个描述并不是太准确,因为它不仅会供应包子、馒头等早饭小吃,中午还有米饭,粉蒸肉、凉拌菜,炒菜,而且二楼是一个茶楼,那么姑且就叫它「小茶馆」吧。茶馆没有隔断,横三竖四放着茶桌。茶桌都是方桌子,板凳就是长木凳,这些桌子、板凳全是老板自己加工制作。
茶馆进门口左边就是露天大阳台,可以看到楼下集市中来来往往的人流。对面墙上挂着营业执照和一个钟表,靠右的角落就是厕所,公用的。右边靠里就是厨房区域。
小镇很小,只有两条街,这里不是每天都有集市,这家小馆就开在镇上唯一一个「农贸市场」口子上,每逢赶集,在市场买好东西之后,大家都会上小馆坐上一坐,基本上没到中午,这里已经人神鼎沸,座无虚席。
我记得那会小馆里什么都不贵,一杯茶,五毛钱,一碟瓜子,一块钱,白酒,五毛钱一两,据说是镇上「白老板」自家良造。中午三块钱就可以吃一份粉蒸肉,米饭随便加。不知现在是否涨价。
这里喝茶是老人居多,茶馆有一套规矩,只要你不是第一个来,并且单独坐上一桌,那你不用为自己付茶钱。等等,那我要是第一个去不是亏大啦?第一人一般老板会免茶钱,这个不过得看情况。
当你上来时,有你朋友在招呼你,你坐上位置时,老板会过来给你沏茶,在座其他人都会拿出钱,这时候老板决定具体谁给茶钱。
当然啦,不给茶钱不是说你就不用消费,当朋友为你付好茶钱之后,你通常需要点上一份瓜子或者花生,如果有人喝酒,可以叫上二两白酒。反正就是你也要「意思意思」。
于是会有这样一番景象,你在茶馆下面买好东西,茶馆里就有人招呼你上来喝茶。到茶馆时,刚坐下,老板过来沏茶,这时候在座其他人都准备好茶钱,举起手,纷纷递给老板,老板会从几人中挑一人收好茶钱,接着你叫上一份瓜子等小吃,开始聊起来,接着看到朋友上来又招呼坐下,直到桌子坐不下人,中午或者下午三五点,大家都起身准备回家,并约着下次再来。
对于茶馆老板,要做好基本服务控制成本,这样才能赚钱嘛,另外还要粗略统计每座每人实际消费情况,例如某人已经为三人买过茶水,这桌后续茶水钱他再给也不收,某人坐下一直没有消费,优先考虑。通过收茶水钱,来动态调整每人消费,做到相对均衡。
老板和每个人都很熟,基本上那个人喜欢坐哪个桌子,一般什么时候来,都全然掌握。十二张桌子也是从阳台到里面,逐渐坐满,一般靠里角落会留下三张桌子,供食客吃饭。
说这么多,搞这么多步骤,弄这么复杂,最后这不就是一个 AA 制吗?其实这还真不是 AA 制那么简单。
如果你来茶馆喝茶,没有人招呼你入坐,没有人给你买茶,这就变得很不正常,但它确有发生。
这不是「帅到没朋友」,你脾气古怪,话不投机,大家都不想和你聊,所以没人想让你去他们桌子,毕竟一个桌子就只能坐八个人,拼一拼最多就是十个人。
还有就是你很抠门,每次别人给你买茶钱之后,你总是不「意思意思」,你总是没有主动为新来茶客买过一次茶水,已有规矩被你打破。碍于情面,毕竟大家都是认识。可能有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但是绝不会有第四次。
还有就是一喝就醉,一醉就闹。
茶馆里也是一个小圈子,有人还没有上楼,楼上各桌就在热情招呼,而有人上来只能径直走到靠里桌子单独坐下,叫上一杯热茶,一人独坐,或许旁边只有一位食客在吃着包子,陪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