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5日
在举国举家共庆“十一”“中秋”双节的喜庆日子里,“考研帮”的学子们却过着“头不敢抬、眼不敢闭”的苦日子。时间紧、学习累、压力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妈妈我不能像高考一样伴随儿子左右分忧解难,照顾生活,真有种有劲帮不上的感觉。
虽然现在社会通信发达,但没事我不主动给孩子挂电话、发微信等。因为我就是不喜欢别人没事给我打电话嘘寒问暖,我怕被打扰,所以我也不爱打扰别人。哪怕这个人是老公和儿子也一样做到“没事不打扰”他们。
我只等儿子有空给我来电话。最近儿子经常利用晚饭后的时间给我来电话,娘俩一聊就是20分钟半小时。其实聊啥内容不打紧,说对说错不重要,儿子只是通过电波和最能理解他辛苦、最能包容他过错的妈老随心所欲地畅聊一会儿,缓解一下疲惫的身心、紧张的情绪就够了。
1~2日两天儿子均没来电话,我也没着急。因为之前我告诉儿子“十一”了,也要放松放松,邀同学吃个饭,然后去歌屋“大声吼吼”,绝对能释放压力。至于哪天去自己看着办。期间我给儿子发过两条微信,一般情况儿子即使不秒回,晚上一定回复。但直到3日早晨也没回复。
我就感觉有点蹊跷,于是把我的疑惑和老公说了。这时电视里早间新闻正报道着美国拉斯维加斯枪机案。老公急促地说:那还等啥?不赶紧打电话,考不考都不重要,别把人整没了,你看看美国这事,谁家儿女摊上,父母下半辈子可咋活。
这时电视里的前方记者描述到一个细节:在往车上抬遗体时,受害者兜里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听到这句话,我眼睛都湿润了。电话那边是万分焦急的父母等待儿女报平安,可是他们等到的却是无人接听的噩耗。那是猝不及防的万千穿心啊。
老公马上拨打儿子电话,通了无人接听;我又打了一遍,也无人接听。老公说:你知不知道他同学的电话?我说:知道一个同学的,以前他告诉我的,说如果联系不上他(手机没电等),可以给这个同学挂电话。可是我打了,已经是空号。
这时老公又开始挂电话,这次儿子接了。说在自习室学习呢,看我们来电话出来接的。老公说:你也不回你妈的微信,我们刚看了美国枪机案的事,我俩就有点担心了。儿子简单汇报了这两天的事。我说:不管忙什么,回复我们一个表情包也行,我们就不担心了。儿子说:我知道了,下次注意。
今天在简书网上看到知枝同学写的题目为《我爱爸妈,但我好怕给他们打电话》的文章中写道:“长大以后,因为一个忙字,我错过了太多应该关心父母的时刻,在他们最需要我三言两语的安慰之时,我没有做到主动打一个电话。”
“在被误解的时候、被怀疑的时候、觉得委屈无助的时候,非常渴望父母能像以前一样呵护自己的脆弱。尤其是生病的时候,自怜的情绪泛滥,整个人无法振奋精神,开始想念家,想念会为我着急上火的爸妈。”作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她写的就是如今大学生与父母情感是如何链接的。
今天在公号上又看到甜蜜大枣写的题为《养儿防老?儿女不在身边,父母的余生如何救赎》的文章中写道:“人到中年之后,朋友圈里经常探讨未来如何养老这个话题,很多人非常潇洒:老了一定不要拖累儿女,赚足够多的钱,去养老院颐养天年。”
“七十岁老人的情感诉求,三十岁的人不会理解,四十岁的人也不太能理解。对于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说,她们自身往往正被推卸不掉的养老责任羁绊,内心且烦得要死呢。所以,表面上是说自己的老年要如何过,其实投射的是对公婆或者岳父母的嫌弃。”
这些话说得掷地有声,且入木三分,直戳中年人的软肋。提醒我们不要不合时宜地、大言不惭地“说大话”,保证自己将来如何如何,有些人当下尽孝父母都做不到位,未来就能做让儿女省心的好老人。再说几十年之后,千变万化,物是人非,谁人能把控得了。一切只能交给不确定的未来安排和处理。如果我们有担当,就用心做好当下的各种角色吧。让未来的自己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