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开播《猎场》,你看了吗?
宣传海报上,胡歌西装革履,配上冷峻的神情,让蛋爷对这部号称“国内第一部展现猎头职场生活”的商战剧十分感兴趣。
在群众的幻想中,这剧说的肯定是帅哥如何斗智斗勇,迷倒上流社会的名媛们……可看了前几集,大家懵了。说好的商界精英呢?老胡怎么成了一个张嘴就诓人的小混混?还因为传销被抓进去关了几年?
这精英的起点,是不是有点低啊?
一口气看完前10集的我却觉得,这铺垫太真实了。
01
在我看来,混子郑秋冬和精英覃飞之间,两个身份的最大差距,不是牢狱污点,而是一纸文凭。
郑秋冬出狱后,在“师傅”刘量体的帮助下,误打误撞地换了身份,成了清白人覃飞。真正的覃飞是个大学霸,北大博士,考上了MBA班,在科技公司工作,只可惜重病缠身,英年早逝。
他就顶着这个身份去面试,基本拿到了各大企业的Offer,过程可以用“不费吹灰之力”来形容。
其中有两个场景,特别耐人寻味。
第一个面试官,他的外甥,恰巧是秋冬名义上的“师弟”。
第二个面试官,她竟然是秋冬的“师姐”。
面试细节没有过多呈现,甚至在第二次面试时,秋冬仅凭“简单介绍母校”,就打动了面试官。
很多人觉得这里太草率了,电视剧才敢这么演吧?
这是真实存在的。和我们购物时候会更倾向名牌产品一样,企业在招聘时候,品牌效应同样适用。
因为,任何的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都需要考虑效率和成本问题。
而当有了名校的信用背书,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只需要考核他的职业素养,用人效率会大幅提升,也能从更短的时间内看出求职者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多个候选人中,面试官会更倾向自己的校友,或是某些名校出来的学生。
人们习惯于先看见你的成就,再推测你的能力;而不是根据你的能力,估出你的成就。
无形中,“北大才子”的身份,从一开始就打消了很多企业对秋冬的疑虑,成为了当时最好的掩饰。
最后,秋冬以覃飞的身份,在职场上一路绿灯,坐上了山谷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薪酬规划总监的位置,税前年薪40多万。
在这之前,他不是个没能力的,可他的职业发展是怎么样的呢?给工厂员工洗脑,为老人健康馆做开业演讲,甚至搞传销。
好像也就只能做这些了,钱还来得特别的艰苦。
而前后串起来看,从冒名覃飞开始,秋冬不仅仅得到了一个清白的壳,还顺带享受了学霸身份带来的便利,
一张含金量极高的文凭,足以抵过几十场激情演讲。
尽管大家都忽略了这一点,但职场潜规则依然起效。
就像知乎问题上“名校光环在给你在找工作的时候,带来过什么方便?”最高赞答案提到的一样:
大约,别人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证明自己。但是很多时候,可能没有这个机会。
所以,
你不曾察觉或习以为常的便利,其实有时候已经是别人无法逾越的鸿沟。
没有这张北大文凭,秋冬的能力是不值钱的。
对啊,条件优越的人这么多,人家凭什么重用你?
02
在网上,流传着一张名为“学历鄙视链”的图:
而清北> 985>211>一本> 二本>三本>专科的隐形“鄙视链”也一直存在。
很多人说,靠,考不上又不能怪我,当时年少不懂事,或是教育条件不好,这也不是我的错啊。
成因无法追究,但最终为此埋单的,却还是我们自己。
安徽卫视曾有一档节目,叫《学霸是怎么炼成的》。一个普通本科毕业生小何参加了150多场招聘会,共计投递近15000份简历,却全都没有收到回复。
他在节目里对话某大型企业HR,HR爽快地给出了答案:
因为收到的简历多、时间紧,所以大企业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把985学生的简历和非985学生的简历分开放,招聘会结束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
非985学生的简历,往往会被直接扫进垃圾桶,HR还表示,不仅仅是她,普遍大型企业都存在这种情况。
(HR“怼”小何:你有什么值得我给你机会呢?)
这意味着,如果只是普通院校毕业生,写着毕业院校的那一栏,将成为阻隔他和优秀企业的高墙。
这期节目播出后,有人说,这就是明显的歧视嘛。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除了把简历扔到垃圾桶,还有更残酷的——
在节目《演说家》里,考研名师张雪峰就反驳“学历无用”时,他拿了500强企业招聘为例: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
王健林还说过“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可你忽略了,这句话是说给有能力读清华北大的人听的。
你可能没有察觉,在职场上,学历鄙视链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残忍一万倍。
03
高学历之所以诱人,当然不只在于分数。
如同林拜在《猎场》里分析的一样,很多人进入IMBA班真正的目的,并不在学习,而是混圈子:女生想钓高富帅、林拜想挖人才、秋冬想寻求合作……
每个人都带着学习的名义聚在一起,却抱着各种真正的社交需求。
采铜老师在《精进》里提出了一个观点:
我们选择一所学校,真正选的是环境,是阶层。
“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或许优秀无法更优秀,但平庸必定会容易变得更加平庸。
正因如此,在职场这个大江湖里,企业以学历筛选员工,除了方便对能力的评鉴,更看中隐藏在这个人背后的朋友圈资源——
我的一个HR朋友和我说:如果选择毕业自人大的应聘者,还有可能会撬动同是人大校友的刘强东,其他重点学府亦如是;如果选择普通学校毕业的应聘者,其中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丢失。
站在企业的角度,同样的薪资,相差的不只是能力,更是无比潜能。
真正藏在高学历、高端人才背后的,是环境带来的优渥人脉和机遇。
04
即便如此,学历能决定起点,却绝不是未来的铁饭碗。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无法改变职场潜规则,却依然可以把时间精力花在拓展人脉、提升眼界、开阔思维等软实力上面。
这些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突破、修炼,并能受益一生的技能。
逆袭的路各不相同,但总有共通。能保证肯定有的一点是:让自己优秀得足够耀眼。
本文作者:零淡蛋,和你分享工作一年胜三年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