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本书名《自卑与超越》,心里第一感觉:绝妙!我总对陈先生说,我们要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没有阴暗面的人,不像我们两,性格都或多或少的缺失,都一样的自卑没有安全感!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朋友M那样,任何场合,他都是快乐的做自己,真诚美好!我一个学英语专业的科班,聚会碰上外国人,居然抵不过他这个“不学无术”,我清楚我缺的不是专业知识,我缺的只是内心的力量!自卑怕出错怕出丑,让我保全了自己的面子,也损失了自我的价值!
为什么我就没办法迈出那一步?雨后空气清新,倾听自己的内心也来的更加清晰!这种似成相识的感觉,一下把我拉回了童年!小时候,整个小学阶段,我最怕的就是学校填表,父母工作那一栏,我总是空缺也不敢去问!后来老师告诉我,你可以填个体。我于是蒙住手,诺诺的填了个体,头也不敢抬的交给了老师!从小到大,我的父母是不知道我读几年级,母亲甚至不知道我学校在哪!我盼望着排队打豆浆,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有个漂亮的卡通杯,我盼望放学像别的孩子一样有父母的笑脸在窗口……盼望着盼望着,我大了!
我无意识去思考这一切,直到一次和母亲的交谈!她说谁谁谁家庭条件那么差,结果女儿不知道多会谈朋友,找几好个家哦……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家四个都是找的支离破碎的组合家庭!我突然恍神,这个共性说明了什么?这肯定不是偶然!我脑海里浮现了妈妈小时候的教育,你要努力,A同学不行正好,你又可以前进一名……类似种种!所以我一直惧怕竞争,也惧怕与比我强的人打交道,他们带给我无形压力,足以让我心烦意乱……嗯!所以我自动启动了自我保护,更愿意去跟所谓的“比我不如”的人为伍,因为她们会给我安全感和价值感!所以也就不奇怪我们为什么都会找这一类型!可是找了所谓的_不如,我们也都还过的团结亲密!以前没听这节课,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后天的造化,自我的成长!今天学习了这个课题你,也瞬间明白!也确实是自我的成长,让我有了更合理的解释,对于童年缺失的解释,支撑我当下的选择!让我们也聪明的知道,所谓的满足我们面子和安全感的不如里面,其实偷偷藏了很多我们欣赏的美好!所幸如此,挑选的伴也都相互怜惜,亲密无间!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在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的性格。”
很爱这段话,我也逃不过一路追寻和整合!所幸这个整合的过程有良师益友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