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中国有一片美丽动人且富有文化蕴底的广袤土地,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它便是我的故乡---山东。
提到山东,很多人便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绿树红瓦、碧海蓝天的青岛,那是一个有着"东方瑞士"之称的蓝色梦幻世界。那里有淳朴的乡音,轻柔的海风,迷人的风景,以及许许多多充满异国情调的欧式建筑。
仲夏黄昏,即使独自一人缓缓漫步于海滨木栈道上,也会有无限的惬意和乐趣。微风拂面,伴随脚步的是大海轻柔且有节奏的呼吸,浪花拍打着暗礁在耳边轻唱,偶尔还会有几只海鸥鸣叫着掠过,郁郁葱葱的松柏随风摇曳。
遥远处,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海面上,霎那间一切都变成金色。这时你若回望岸边的建筑,便会有一种"微醺醺,醉眼夕阳群楼后,一任时光指尖落"的感觉。
青岛的美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非要把青岛比喻成一朵花的话,那么它便是黑夜里绽放的玫瑰。因为青岛的夜,暧昧而沧桑,摩登而怀旧,优雅而妩媚。
我爱青岛,不仅仅因为它山美、水美、风景美,更主要的是那方水土养育出了一代代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
提到青岛的美,不能不说青岛姑娘的美,那是一种沁入灵魂的大美!
青岛姑娘,汇集了南方女孩的秀气,北方女孩的身材,自有一种风韵在里面。那是一种温和与内敛、善良与纯朴、爽朗与坚毅的糅合。
我爱青岛,更因为我的母亲便出生在那里。小时候,很少听妈妈提到青岛,提到她自己的过去。
出国了,每次回国与妈妈坐在家中闲聊,才断断续续地从妈妈口中听到了有关青岛的记忆,有关妈妈童年的点点滴滴。
大概是二十年前的一个夏天吧,终于和妈妈踏上了归乡的列车,算是为了圆妈妈一个多年的愿望,也算是为了纪念她那份沉甸甸的记忆。
然"青山依旧在,岛城换新容"!青岛已完全褪去了它旧时的模样。那一天,站在海边凝望远方,妈妈的眼角渗出了泪。我想,它定是像海风一样苦,一样涩……
今天,就让我沿着妈妈言语间的脉络,忆着她初时的模样,来说一说母亲命运多舛、辛苦磨难的一生吧。
(二)
记得很小的时候,每次看到小朋友幸福地牵着姥姥、姥爷的手时,我都很羡慕。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也从来没有听妈妈提起过。
有一天,懵懂稚气的我好奇地问妈妈:"别人都有姥姥,我的姥姥去哪了,她为什么不来我们家?"
妈妈干着活的手突然停了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才轻轻说道:"姥姥不会来了。"我傻傻地,不依不饶地追问道:"为什么?妈妈,你不想姥姥吗?姥姥不喜欢你吗?"
过了很久,妈妈一个字也没有说,也没有看我,只见眼泪慢慢地从妈妈眼里流了出来。
我吓坏了,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因为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妈妈流泪。
也许是害怕的缘故,我"哇"地哭了出来,拽着妈妈的衣襟央求着:"妈妈,别哭了,我再也不问了!"
妈妈转过身,把我搂在了怀里。那个下午,妈妈一句话也没有说过,只是流着泪紧紧地抱着我,直到天黑。
农村的夜晚,总是太过寂静了。现在想来,那一天有些静得让人不安,偶尔能听到远处的犬吠声,仿佛也在昭示着令人不解的因素。
从那以后,乖巧的我再也没问过关于姥姥、姥爷的一切。后来听别人说起,姥姥很早就去世了。但那时"死亡"一词对于懵懂的我来说,却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好像它只是一种分离而已,可是妈妈伤心的样子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妈妈两岁的时候,姥姥因难产,生下出生没几天的舅舅便撒手人寰了。从此,姥爷就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娘的日子。
村里的人可怜妈妈和舅舅那么小就没了娘,于是东家给点吃的,西家给件衣裳,谁家喂完孩子剩下奶水,便把舅舅抱过去喂几口。
就这样在好心村邻的帮助下,妈妈和舅舅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慢慢地长大了。
也许是从小没有娘的缘故,妈妈对舅舅总是格外关心,格外爱护。每次出门,妈妈都紧拉着舅舅的小手,生怕他摔倒,有一点吃的也不忘先给舅舅。村里人都夸妈妈懂事、乖巧。
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我想,那时对于只有几岁的妈妈而言,也许长大并不像大人们想象的那样漫长和困难,而所有的痛楚,也不像大人们想象的那样让人难以忍受,难以忘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