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个假期我像小鸟一般坚守着自己的家园,无论阳光普照的日子还是风雨飘摇的天气,不离不弃,用坚实的双手支撑家园生活。        不精致的三餐如期端上餐桌,九十多岁高龄的老母亲能恬淡的享受,准研究生饿了可充饥,外出奔波的老公少了后顾之忧。

    在这个物欲横流成品为主的年代,我家里却循规蹈矩一切基本DIY,玉米馍馍随性时圆时方,但每一种形状都意义非凡,“方”寓意家规,无规律不成方圆,亦指堂堂正正做人做事,方可德行圆满;圆代表孩子学业和事业渐趋丰满,举家团圆合家幸福。馒头表面裂痕不正如人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吗,久而弥坚,久才成熟稳重,修成正果。



    温饱未解决时,人只有一个念头;温饱解决后,会出现很多问题。或许我就是这样的存在。闲使我痛苦不堪,入眼的一切都生厌。餐桌上,投喂母亲的肉或菜,她会快速反击回来,口中念叨着“俺在市里都不吃肉不喜欢吃肉”,告诉她肉可以补充蛋白,吃了对身体好,她置之不理,习惯了我也不感觉尴尬,这就是有一种好是自己好吧。洗过的水果在果盘里,告诉她每天吃点补充维生素,想吃了就吃点,要么烂掉也不扔不看,当扔的时候她就叨叨“看看那么好的水果不吃都让烂掉,多浪费。”(母亲上世纪四十年代小农意识形态决定了不多管闲事,以防孩子说自己)

      感觉节俭随和慈爱善良温柔的母亲怎么变的这么刁钻,是不是古人说的“老还小”。有时母亲会拿出她珍藏的孙辈礼物—一些她曾亲手给孩子做衣服剩的碎片,告诉外孙和孙子他们幼时的事(长相,饭食量),让孩子们信任是她亲手把他们带大。(自从父亲2018年去世,随年龄的增长,母亲安全感不足。挂在嘴边的那个老太太有工资,母亲感觉自己没退休金孩子就会嫌弃。这些我们做儿女的应该反思一下,某些言行举止让她失去对孩子的信任。)母亲被接到一个地方就像扎了根似的,只在划定的生活区域活动,接触的都是和她一样的人,没有新事物的冲击也难怪母亲天天只讲过去。

      我重新定位自己,修于心而行于世,重新认识老人。入小学前,母亲教我在桌子上写阿拉伯数字一幕再现,教了好多遍,记不清是哪个数字仍写不对,母亲轻轻嗔怪啥时候写会啥时候睡觉。但母亲一直在旁边默默陪着。情景再现,如今每日早晨母亲开智能锁出门我和母亲互换了角色。小农时代的她夸过工业时代正经历极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智能ai,我们中年人面对生活工作还感觉心力不足,何况是她识字不多一生未走出家门的传统父母。“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会传承发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