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们别开车,我是正经的悦小星,给你讲一个关于三个男人独爱一位刚刚成年的姑娘的故事。
所有的酒精饮料,都是瘾品,这点你承不承认?这里头有一个姑娘,勇敢、机智,有毒,让人上瘾。
她陪哥伦布探索新大陆,麦哲伦爱她胜过爱武器,莎士比亚也曾把她比作西班牙阳光。这三个男人,都对她情有独钟,而她,就是:
雪莉-Sherry,与波特-Porto同属于加烈葡萄酒,也叫加强酒,指在已完全发酵的葡萄酒中加入烈酒白兰地,从而使其酒精度提高。
雪莉的成长故事
她在成长的路途中,顺风顺水直至成熟。成年之后,一股倾泻而入的白兰地为其提高了酒精度,也注入了一股阳气与坚韧,多了一种辛辣的口感,和与生俱来的温柔娇媚盘旋交错,造就了一种柔中有刚,刚中带柔的美感,像极了雌雄同体的奥兰多。
此时的她,早已不只是一个姑娘,15-20左右的酒精度足矣给让你感受到汉子的刚烈,多变又琢磨不透的变化,亦像极了女人的变幻莫测。
这种雌雄同体、阴阳相生的美感,为她成就了饮用之外的更多出路。
记得杨绛曾在《我们仨》中提及,早年她与钱钟书在国外时,为了做一锅红烧肉,遍寻调料而不得,馋的不行,便在居所旁边的便利店拿了一瓶雪莉江湖救急,效果却是出奇的好,肥瘦相间,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块一块的往嘴里送,根本停不下来,满足了出门在外的吃货对美味所有的幻想。
雪莉的仪式感
有很多人把雪莉称为内行人的葡萄酒?但我更愿意理解为雪莉是一种需要生活仪式感的葡萄酒。
在雪莉酒的宣传或介绍中,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画面:侍酒师手持韧性与弹性俱佳的长柄,长柄的另一端是50ml容量的量杯,通过橡木桶的狭小的塞孔缝隙,伸入到桶的中心,取出中央部分澄清的酒液,再以娴熟而准确的手法将其倒入杯中,以供饮者品鉴。
一举一动、一招一式,每一步都带着惊险,却又情理之外而意料之中的毫无疏漏,透着一股严谨、稳重、细致的匠人精神。
无论炫技心理,抑或匠人心态,在喝过雪莉后的许久,我仍会清晰的记得当日倒酒的桥段,长长的柄,坚毅的眼神和精准的倾泻……即便是稀疏片段,也仿若一气呵成,我早已记不清楚那是何时,但始终记得这件事所带来的的美好与惊艳。
这就是最简单的生活仪式感,它从不是必需品,没有任何公用。但可以熨烫情绪,增加心理的愉悦,我乐意把时间浪费在爱喝的酒上,浪费在美好的形式上,浪费在一切令我愉悦的事情上,浪费在真正的生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