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文明的时代,不管你是否准备好,它已经来了。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如此的纷繁复杂,眼花缭乱。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对我们的思想和思维进行着重构,对我们的世界进行着新的描述。如果一定要给这个时代贴上一个标签,我更愿意称之为“智能手机文明”。
手机原本作为一种高效沟通的工具出现在人类面前,而如今却逐渐支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是的,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正在支配人类的思维方式。就如同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带给人类,让人类获得了一张文明的通行证一样,智能手机的到来也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不停地改造着我们,不知不觉。这并非危言耸听,或是我在将些子虚乌有的事物强拉硬扯到智能手机上,这也绝不是将美国的一场飓风和亚马逊丛林中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用概率和偶然搭建的脆弱的链接。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智能手机在人类社会中的风靡并非一只可有可无的蝴蝶翅膀,而是一场移山填海的飓风。
智能手机,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而深刻影响了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智能手机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与思想。
它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利用,也同时改变了人们的爱好与生活。
智能手机是如何影响信息的
如果想要搞清楚智能手机是如何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思想,需要我们先从信息获取方式来谈起。智能手机的便携性配合无处不在的网络信号,让人可以随时随地的与世界连接,发出和接收信息。但“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也同时带来了一场信息内容的革命。
信息的内容和其传递方式有着奇妙的关联。文言文和白话文就是两种信息传递方式所导致的信息内容的差异。文言简练和优美,白话简单朴素。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就像时间序列分析一样让我们可以看到变迁和改变。在印刷术出现之前,信息的保存和传递是靠着艰苦的手抄或是刻字,这使得信息获取成本很高。事实上,直到印刷术兴起了好多年,书籍仍然不是底层民众可以随意消费的起的东西,识字也是一种不那么常见的能力。那个时代,读书前我们会想要焚香沐浴,或起码洗手静心。尽管如今看来有些仪式的东西低效率和可笑,但却是由于对书籍和知识的敬畏,让吸收知识和信息成为一件需要专门去做的事情。那个时候,四书五经够一个学子读一辈子,半部论语也够一位君王治理天下(当然这并不完全真实和正确)。我们如今可以自豪的说,如今哪怕只是掏出手机随便刷刷微博知乎,获得的信息量也足够古人研读一年了。但信息的爆炸是否代表了知识爆炸?真实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信息爆炸的时代,遇到知识和思想贫瘠
这个时代的信息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随便打开一个资讯类App就可以看上一天。信息的产生效率已经远远高于我们所能接收的信息量,正因如此,我们常常把这叫做信息爆炸。然而爆炸的信息量对大部分人来说却代表着知识和思想的洼地。这看似不能理解。
思想是人的思维方式,判断事物和价值的准绳,以及思考、逻辑、推理、演绎的综合。知识是思想的素材和源泉,是生活中的工具或技能,是辅助判断和思考的佐证和参考。当认清思想和知识的本质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如今每日来接收到的信息:关于明星的细枝末节的八卦,关于国家和领导的每一个微小的动态,关于远在几千公里外的国外发生的趣事或是灾难,关于一个跟你生活完全无关的网红或者大V刚刚旅游的照片和感慨……这些信息的摄取,并不能丰富你的知识,亦对思想或思维没有一丝作用。即若与古人相比,花上半天时间来读《论语》所获的思考和知识恐怕会比如今这些繁杂的信息带来的收获多上不少。
信息爆炸带给人一种“宁滥毋缺”的紧迫感。就像有人笑称在“双11”一眨眼就感觉错过了一个亿一样,似乎如果不尽可能多,尽可能及时的去摄取信息就会被时代抛下,会与财富和成功失之交臂。
人的思想就像一块土地,若是种满了玉米,那必然没有地方让鲜花盛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