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一

《语文课程标准》摘录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和人文性们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提高高雅的审美情趣,低调丰富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课程理念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  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和适应性。

三、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积累,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二)总目标:9条

(三)学段要求

增加的内容如下:

第一学段

阅读与鉴赏

4.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客户的书。

梳理探究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学段

识字与写字

2.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3.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3.……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有礼貌的请教回应。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音形译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第3学段

识字与写字

1.……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

阅读与鉴赏

6.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表达与交流

2.……乐于表达,说清自己的观点。

梳理与探究

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丶音丶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2.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四、课程内容

(一)主题与载体形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革命文化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