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门恐怕流行的是简约风格,从有若到自贡,从子贡到颜回,再到夫子,无不是这样干净利落的的干点点。对于好学,提出的四大特征,怎么看似风牛马不相及,让人有点丈二摸不着头脑。
夫子此句所说的吃、住、行呐,还要行得正呐,与现定义的好学确实是牛头不对马嘴。是不是在那时,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经常是三月不知肉味,为此不得不用"君子食无求饱"来教育弟子跟他过苦行僧的生活呢?再怎么揣测,我也不知道。
辛亏夫子说的一句话可以将主题拉得回来,反而牵引出为学的基本态度,就是前文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不难理解这四大特征了,看来只怪我们将好学定义得太狭窄了。学,只能是固定在学校场所;好学,只限于功利性的结果定义。这也难怪在短时间内,谁愿意花时间在这费力不讨好的方面呢。
特征一,“食无求饱”。吃饭不饿肚子就行,不要非要吃饱,乃至还要吃好。这就是贪吃的贪,既然贪,必有余,那么粮食能养你,也必定为你所累。
特征二,“居无求安”。能有住的地方就行了。也不要追求奢华豪宅。随着经济条件的上升,能做到这点是奇人,那么我们也因时而变,只要住的舒适就行了。
此处夫子多少有点老子的影子。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过分追求色彩的享受,终致视觉迟钝,视而不见;过分追求声音的享受,终致听觉不灵,听而不闻;过分追求味道的享受,终致味觉丧失,不知其味。过分贪求生活上的安逸,贪求物质方面的享受,就会无志于自己的志向,无志于学问,说到无志就会牵扯到孝,就会出大问题,你所种的种种迟早也得反馈给你。所以圣人、君子的生活,只求果腹,不求享受,不取奢华浮华,摒弃外物的引诱,确保固有的天真。
一旦有这类人,能够十年如一日的戒律自身,那是多么的可怕,那他做任何事不成功都难,直接毫无疑问的淘汰社会上80%的人众,也必定是20%的社会精英人士里面的5%无疑。而我还切切实实的对应上了我们的大Boss。
特征三,“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要快,说话要谨慎。又是我们的常规病,病症有,要么话音高做事拖拉;要么做事快,话过头,效果不佳;还有等等的搭配,找到病症简单,抓到药也简单,就是怕反反复复的犯病呐!
特征四,“有道而正焉”。这个“道”指学问修养,那么有道,就是古人书本上的“有道”,从书本上去修正做人做事。
前三者都是说“行有余力“,后面才说到“则以学文”,透过这一层一层,看来并不是不相关。生活处处皆哲学,也是处处皆学问。
为学,并不是读死书,而是要注重现实人生中的为人处事,读社会这本书。殊不知,将人的一生切成一片,二片,三片,四片,五片,每一片对应10岁,20岁,30年,40年,50年的人生单片,抽出某一个单片,就会看到现在的自己,合并多个单片,你就需要有好学的态度,需自己的认知去串起生活相关的人、事、书等,才能起到牵牛牵牛鼻的效果。你还会急功近利跳跃式的追求那你认为的某个单片吗?
一个真正在学问上有学问的人,绝不会生活难过或困惑时,就放弃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