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休息日说走就走
前段时间,阴雨连绵,鲜有大好晴天。
一早醒来,竟是天朗气清,艳阳高照!心情也一下子好了起来,清爽敞亮,甚至有几分雀跃。
今天是周末,是休息的日子,不用去单位上班,但又不想一直在家里待着。干点什么好呢?不妨户外踏青去!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如果不出去走一走,来点户外运动,踏踏青什么的,自然是对时下大好春光的辜负。
我和妻子都不想辜负这大好春光,打算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周末户外运动,哪怕骑着摩托车到外面兜兜风也行。
妻子最先提出了想法,正合我意。不过,她说,不妨先试着邀一两个朋友一起去,看是否有人愿意同行。如果邀不到,也没关系,反正咱们是要出去转转的。
正说着,她就拔出了几个电话。其中,柳姐很快就接受了邀约,并说由她先生赵哥开车出去,她在家等我俩。这太好了,我俩只需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到柳姐家即可。
我俩稍稍准备了一下,吃点东西,带上饮用水,就骑着摩托车出发了。
来到柳姐家,她们夫妇二人已准备好,正在等我俩的到来。二话不说,停好摩托车,锁好大门,打开车门,上车,坐好,出发!
2、观赏一路的风景
在车上,简单商议后,决定前往五祖镇洪楼村所辖的龙坪山。就在上个周末,枊姐和赵哥二人刚去过,感觉挺不错。这次是特别推荐,我和妻子自然是欣然同意。
汽车在宽阔而整洁的柏油马路上轻快地行驶着。一路上,我们一边轻松地聊着天,一边欣赏着窗外明丽的风景,心情十分舒畅。
进入五祖镇之后,汽车开始在山路上行驶,依然是柏油路面。山路蜿蜒曲折,急弯处较多,起伏亦多。汽车在爬升中不时地起起伏伏,但并不感觉到颠箥,充分显示出赵哥娴熟优良的驾驶技术。
山路上,车辆极少,十分清静,空气也特别清新。两傍的树木,静静地生长着,绿意满满,生机盎然。路边不时地冒出一丛丛或一树树的各色花儿,姹紫嫣红,艳丽多彩,顾盼生姿,惹人眼眸不停流转,有时还应接不暇。
沿途的山峦,是如此的静谧。热闹本就不属于大山。
沿途的村庄并不多。只是偶尔出现一处村庄或一处院落。屋舍大多低矮,显得有些老旧古朴,甚至带有明显的年纪代痕迹。几乎见不到高楼大厦。
静谧的村庄傍边,偶尔能见到一两棵古树,颜色青苍,树干粗壮,树冠硕大,泛黑的枝头吐着嫩绿的叶芽,苏醒在明媚的春天。
3、拜谒赵辛初陵园
一段时间后,汽车驶进一个看上去有些古老的小村庄,赵哥说这里属于洪楼村。接着,赵哥选择在村边的一块长满杂草的空旷平地上停好了车。一行人下车,开始踏青赏景。
在赵哥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沿着小路攀登平地附近的一座山峦,前往拜谒曾任湖北省委书记和国家粮食部部长赵辛初的陵园。
赵辛初的陵园建在半山腰,座西朝东。
墓碑不大,也不高,上圆下方,显得格外朴素,但不失庄重。墓碑后面,本该堆土的地方栽种着几株松柏,却不见堆土,并由类似半圆形的前低后高的土垄围着。墓碑前面,有一小块平地,便于他人来此祭祀和拜谒。
赵辛初陵墓是一处与夫人合墓。墓碑上只镌刻着墓主人姓名(原名)、夫人的姓名、生卒年月以及立碑的具体时间——二〇〇四年清明节,此外,再无其他诸如介绍墓主身份、历任职务和一生功业的文字。这样碑文简单至极的墓碑,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如此简朴的墓碑,不也是在无言地昭示着墓主人俭朴为本、不慕奢华的崇高精神和公仆本色吗?
陵墓的四周是满山自然生长的高高的翠竹。整个陵墓掩映在苍松翠竹之中,环境清幽,庄重而肃穆。
山腰上面,与赵辛初和夫人季清的陵墓排列在一起的,还有赵辛初的父母和兄嫂的墓地,位置稍微靠北,一样地掩映在青山翠竹之中,一样地古朴、幽静与肃穆。
置身于赵辛初陵园,不禁令人想起赵老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赵辛初,原名帅启泰,祖籍下新镇,出生于五祖镇洪楼村,成长于县城南街帅家新屋,也就是著名的探花府。
赵辛初自幼聪颖,叔祖特别看好他,将他接到了县城培养,出资供他读书。少年时期,他远赴武昌求学,刻苦自砺;青年时代,他投笔从戎,奔赴延安,化名赵辛初,而后,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建国后的赵辛初,在工作上,实事求是,由信生威,胸怀宽广;对于自身,一生简朴,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要特殊待遇。
赵辛初在病重期间,郑重向省委表示:身后事从简办理,不发讣告,不写生平,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不接受花圈;火化后,骨灰撒入长江,与牺牲的战友相会。
老战友、老领导李先念曾高度赞扬赵辛初,说他“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有高度自觉性的优秀共产党员,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赵辛初生前在凭吊林则徐时,曾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表达了对林则徐深深的赞美和仰慕之情: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一生持体大,万古仰先贤!
再看看赵辛初自己,生前不谋利,死后不扬名。这四句诗,何尝不是他本人高尚情怀与人格的真实写照!
拜谒完毕,下山返回时,碰到村里一位看山的老者,我们便与他攀谈一番,并向他寻问有关赵辛初的一些情况。老人家尽其所知地回答了我们。
接下来,我们参观游览了这处少有人住的村庄。房屋中,红砖砌成的,年代相对较近;老屋则多为土砖砌墙,采用的是石制门框;厨房、茅房等小屋多是就地取材,用石块堆砌而成,虽简陋而实用。
参观完该处村庄,我们一行四人沿着山间道路悠闲地走着,打算步行前往龙坪山深处,寻觅更多的美景。
4、探访农家小村落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放眼望去,远方是层峦叠翠,烟雾缭绕;近处是梯田处处,披红挂绿。路边的大小果树,随时可见,最多的是板栗树,新枝嫩叶,静静地沐浴在春光里。
在山路上步行了大约一千米,路边又出现了一处小小村落,约摸有十几户人家。
村落的西面是一片田地,一位老人带着一头黄牛,正在田里准备耙田春耕。在与老人的简单交谈中,我们得知,这里平时只有七八个老人留守在家里,儿孙辈都外出打工或读书去了。
往前走二三十米,在一处房舍后院中,一位老妇人正在吃饭,应该是早饭,有些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走过去与老人家攀谈了几句。老人家说,她的儿子和孙子都在武汉工作。
这时,我兴奋地发现,老人家屋后有一大簇月季花,正艳丽地盛放着。于是,提议柳姐和小楼来一张摆拍的合影。二人看着花欣然同意。镜头前的笑容十分灿烂,拍摄的效果也令人满意。
生活中,爱美的女性,本身就爱花,更盼望如同花儿一样好看。如果能在百花盛开的春天,与美艳的鲜花一起来个合影,那自然是人花相映,彼此生辉,二者相得益彰,让人美上加美!
5、行走于天然氧吧
离开农家小院,我们一行继续向山上步行。这时的山路不再是水泥路,有的只是人们日复一日踩出的沙土路。越往上走山路越窄,渐渐地只是铺满叶子的羊肠小路罢了。
我很喜欢走在这样的山路上。
因为,路的两边都是茂密的树林,让人感觉阴凉;更主要的是,这里的空气非要清新,负氧离子的含量十分丰富,实在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的大氧吧。
置身这样的环境,让人的呼吸变得更加清爽而舒服。茂盛的植物让空气得到了净化,还增添了一丝天然植物的清香的味道,甚至感觉到空气中还带着一点甜味,沁人心脾,倍感舒爽。
走过一片枞树林,忽然发现,路的两旁,竹林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以至漫山遍野,目之所及皆为竹林,简直是一片竹海。
竹韵深深,幽篁处处,魅力无穷。那连绵不断的青翠竹林,是那样地令人陶醉,让人沉迷。
我太喜欢这样的竹林了。不时地停下脚步,又是给竹林拍照,又是不厌其烦地抚摸着路边或路中间那一竿又一竿粗大、修长、秀拔的竹子。
正值春天,竹林里有无数粗壮的竹笋破土而出,快速长高,像一柄柄厚重修长的剑戟,直刺苍穹,好不壮观。竹笋边,片片硕大的笋箨洒落在地,黛褐处处。
此时,我感觉呼吸到的不只是清新的空气,也不只是竹林天然的清香与甜润,还有那春天里万物生长所饱含的那一份生机与活力。
再往前走,经过禅定寺,在一处向上的斜坡上,有一棵高大的树木。在树的一边,有一根长长的木头撑搭在树木上,似乎是防止树木倾斜或折断。
树上挂着一块牌子,标示树名为月桂,树龄为500余年。原来,这是一棵受到政府保护的古月桂树。
树龄之高已让人称奇,更奇妙的是,粗大的树干竟然是中空的,有六棵粗壮的竹子从树干中间高高长出。
真是,竹从树中生,树将竹来抱;竹树两相依,不怪游人奇。
人们将这种竹桂伴生的景象,赋予了一个温暖而富有诗意的名称——月桂抱竹。
面对这样的绝佳自然景观,走过路过,又岂可放过?不由得拿出手机,对着月桂抱竹这一奇观,多角度地反复拍照。
一行人在月桂树下深深流连了一番,又继续沿着窄窄的山路向上走去。
路边的竹林,愈加深广,竹林间的空气亦是愈加沁人心脾。虽说我们一路走来,已是微汗涔涔,但大家的心情反而是愈加舒畅。
在我的提议下,柳姐和妻子又于竹林间作了一番摆拍。二人依旧笑靥如花。竹林这种独特的拍摄环境,让照片意境深幽,也韵味悠长。
我们走尽这片竹海,走过路边一处巨大的悬崖绝壁,又往前走了一程,已是人迹罕至。考虑到时间已近中午十一点半,还有不少返回的路程,于是停止前行,开始返回。
返回的路上,我们再次饱赏了沿途的美景,依旧身心舒爽,意犹未尽,毫无疲累之感。
6、踏青归来话体会
这次,春日踏青龙坪山,感觉很好,真个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既充实了周末,又舒畅了心情;既舒展了筋骨,又饱览了美景;既享受了春光,又靓丽了生活;既亲近了自然,又感悟了人生;既陶醉于天然氧吧,又感动于崇高精神。
再会,美丽而不失厚重的龙坪山!
再会,生态而饱含人文的龙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