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在柔柔的月光下,家家户户门口高挂着的两个大红灯笼都亮起来了,庭院里映着红彤彤的光影,这时,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呼朋引伴,提着或是挑着自己的小灯笼出门了。
村子里的小女孩小男孩们自觉地聚集在大场里,又一家一家涌到未曾到场的伙伴家门口,七嘴八舌唤其小名,鼓噪着“提上灯笼,快走快走”,等人全部到齐了,就三三两两,前前后后沿着村子里的大路小道,来来回回地走着。于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小人儿,一串远远近近红色的星星点点在村道上蜿蜒。
离得近点,你会看到小眼珠怜爱地抚摸着自己的小灯笼,又忍不住偷偷瞄一眼伙伴的,暗自比较一番,心里决出高下来,瞬间那眼里又闪烁着一丝不易觉察的或骄傲或嫉妒的光芒,小手不由得攥紧了自己的小灯笼。
其实那时小伙伴若珍爱的小灯笼,绝大多数出自家里大人之手,铁丝箍成圆形或长方形的可以活动提升的骨架,用木片加以固定,外面糊上一层薄薄的白纸,在底部的木板上燃上一支小红烛,便可以提着去游逛了。
如果家境好点,就可以提买的粉色桃色的莲花灯或百褶灯了,那灯笼的小主人就会是说话声笑声最响的一个了。
还记得弟弟曾提着父亲做的一个长方形的小灯笼在人前招摇,细一看,原来他自己用毛笔歪歪斜斜地写着“张府”二字,小伙伴们很羡慕,他颇为自诩,也博得大人一笑。
孩子们有各自的小灯笼,大人们也不闲着,那些青年壮年甚至老年男子会聚在一起,糊一个称之为“天灯”的很大很大的灯笼,在野地里放飞,然后追着天灯跑很远的路,这时候那些提灯笼的男孩早已把自己的小灯笼放回家,也去追天灯了,爱疯的女孩也会加入那个队伍,一群里喊着追着,跑过大路小路,跑出一片片麦田,直到天灯越飞高,越飞越远,成为星星般一个小亮点,众人才收回眷恋的目光,边往回走边兴奋地谈论着制作或放飞的点点滴滴。
于是,那些年的正月十五,月亮微笑着俯瞰大地,灯笼笼着一个个小村庄,所有的时光都被照亮了,温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