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原因,想办法。
根据错误的原因,分析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
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讲评试卷。
学生们阅读不懂,自然考试拿不到分。
《中国不忘,有我》这一篇文章讲张伯苓办学的经过。里面提到北洋水师学堂,张伯苓舍弃海军转而教育救国。想到我们上学期学习《朝花夕拾》里鲁迅先生也曾上过北洋水师学堂,最终弃医从文开始救治国人的灵魂。真是庆幸阅读力量的强大,知识在这里打通了。
可是学生似乎都忘了,读一遍就拿笔做题,结果16分的题,拿到5分的只有2人。我生气得脸都僵硬了,自己意识到了,就用手揉了揉脸,依然不奏效。
我试着分析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差,多年的思维惰性使她不愿努力或虽经努力,终致惨败。自己设限,无法进步了。
二是学生答题思维分散,没有聚焦点,以致答不到要点。
三 是表达能力欠缺,不会表达,或是表达不准确。(错别字还奇多)
周三试着讲题,从学生角度分析,果然效果很好,算是一点安慰吧。
一套试卷做了三遍,修改作文写了两节课,再多的抱怨也无济于事,尽人事而听天命吧!
周四去参加婚宴。初中同学在美国拿到绿卡,女儿结婚回来请客。十几年不联系了,情谊还在。只是我在想:我是在重温曾经的荣耀吗?那时自己学习极好。
周五最后一节课,学生慌着回家,有两学生故意刷存在感,自己情绪很差,忍不住讽刺的话就出来了。可是,如何办?班主任说不用管他们,可是他们是活物,你不管他,不代表他安安静静的不惹事。真是有一种挫败感。枉读了这么多书。
群里的伙伴的都这么积极乐观,我咋这么消极呢?
这周,读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心里总想,为什么生活总有那么多缺憾呢?
不读书,糊里糊涂的活着挺好。读了书,怎么有那么多后悔事伤心事呢?当然还是读书好。
心绪杂乱,静心做事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