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学前,孩子老师幽幽的在班级群问了一句:看《哪吒2》没有
很快有人陆续回答:某某某看了、某某某看了……
我抠了一番字眼,觉得有必要也回复一下,便实打实回复:“某某某没看”
结果回复的人也就一半,剩下的都没回复。
说明没看的只有我回复了。
便对儿子说:从来娱乐都看淡,专和流行趋势对着干。我不看《哪吒2》由我不由天,看了也不顶一顿饭……
接着又严肃地正告儿子:短视频里流行的那些哪吒2台词,听听就可以,不要入迷,不要盲信……
很多短视频断章取义,扭曲篡改了哪吒2里的亲子台词,直接说:孩子犯多大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要接住孩子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失望……这不是毒心理营销商的谬论吗?去年那两个小孩(已证实第三个是被动的)害同学,就是父母平时不管孩子犯什么错都只顾孩子情绪惯出来的。如果他们父母能在他们平时犯错时看重纠错,就不会教出一个狠毒没人性的小孩,可惜了那个令数亿国人心疼的好孩子了……
(二)
《哪吒2》创造了国产影片的票房奇迹,做为中国人,我为此高兴。
有人做了个票数排行榜,西藏等地看的人少些,山西也偏低,上海北京江浙很多,广东最高。
这个数据,表面上显示的是各地对国产动画的支持力度,实质上暴露的是各地的消费水平、经济实力,以及各地区吸收的外籍人多少。
通过这个排行榜,可以发现,广东经济实力最强,消费水平最高,吸收的外籍人最多。
(三)
普通观影人只观看一次就够了。
就算是学生拿影片写作文,也没必要看两次。写作文抓自己记忆里的某个重点情节写,足够能出产上千字。
就算不看影片,也未必写不出与影片有关的东西。
那些反复观看此影片多次的人,有两种。
这三种人,第一种是蹭流量的,无论是褒蹭还是贬蹭,都是为了借影片的热度制作炒自己的作品;第二种是纯帮拉票房的;第三种就是碰瓷的。
(四)
其中,第一种蹭流量的那批人中,有一部分人最可恶,他们就是搞心理文案的毒心理营销贩子,简称心贩、食心魔。
它们反复观影的目的是从里面抠句,然后断章取义、将句子扭曲,其实是换汤不换毒,看了没有一点新味,还是原来的老腔调。哪吒2表示:我被利用了!
它们打着哪吒的幌子,卖他们自己的“含笑半步癫”、“一日丧命散”,且欢迎抄袭,抄袭者们纷纷无脑传抄,绘声绘色、一字不改地复述,给它们做了免费毒广告还不知道。
可怜的是受害者,在这种文案下各种控制不住,情绪决口……
可怕的是,它们打得不是心理旗号,而是“教育”旗号。
可恨的是,我的快手封了,说不上话。
可悲的是,那些和我一样对抗过毒心理的孤勇者们也被封了不少,已经很难找到他们。
(五)
有人给哪吒2角色排了一下十二星座。
很荣幸,我查了一下大射手:太乙真人。
被网络毒心理文案黑化多年的大射手,终于由哪吒2正名了。
我不由长舒了一口气……
感恩哪吒2,给了我大射手抬头的勇气。
如果手机免费版播出,我必观影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