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通常凭感觉,觉得自己在平均水平以上就没有落后。这个感觉肯定是有偏差的,为什么呢?
因为有近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在平均水平以上,宏观来看,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可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就是平均水平以上啊!所以人们的感觉总是有偏差!
当然,更深的原因是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只能通过感知周围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处于平均水平以上。可是,即使一个井底之蛙在它的世界里确实处于平均水平以上,但那又能说明什么呢?
今天我从三个维度来阐述这个落后。
第一点,什么是落后?
第二点,我们怎么样来感知我们这个世界的?
第三点,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已经变成害怕对落后的恐惧。
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算是落后?我们读书的时候,达到60分就算及格了。但是进入社会以后,60分还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们必须要达到前20%,因为前20%占有了80%的资源。进入互联网时代,有时候我们必须达到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才不算落后。
接下来我给你们讲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感知这个世界的全部。你可能觉得比较抽象,下面给你举几个例子。
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是5.6亿部,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是八个亿,支付宝的月活跃用户是三个亿。毫不夸张地讲,互联网已经连接着我们每个人,相当于我们人身上的一个器官,当所有的人都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感觉这个世界就不只是我们的周边,而是可以感知整个世界。
举个例子,有个朋友从小地方考到了北京大学。那他就从他老家的那个圈子里面消失了,而是进入了他在北京大学的那个圈子。后面这位老兄通过努力又考进了美国的哈佛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哈佛掌握的基金公司里面工作。那他又在国内的这个圈子里消失了,进入了哈佛大学的圈子。他原来圈子里的人就看不到他打怪升级的过程。但现在不一样了,每个人会尽量去感知这个世界的全部。从2013年开始,人们开始发朋友圈。像前文讲的哈佛大学生,他就是现实存在的,他的例子告诉人们,知识是有用的,知识会改变命运的,甚至会迅速变现的。
最近一两年,各种知识社群层出不穷,而且能做得很好。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成功的人,说简单点,就是那些赚了很多钱的人,确实有你想不到的方法跟思维。怪不得自己做得不如人家。
再来讲一个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如得到上面,李笑来,薛兆丰老师的订阅专栏,都已经达到十七八万人 。营收是3400万到3600万之间。相当国内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一年利润的一半。公司一般都有几十号人,也就是说几十个人干的活,才能等于得到上老师一个人干的活。李笑来,薛兆丰,就一个人,开的这个专栏,就已经超过了99%的国内培训公司。
当每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对知识异常渴求,为什么呢?因为差距显而易见。这是今天我要给你讲的第三个问题。这种渴求已经成为害怕落后的恐惧。事实上也应该恐惧。因为过去你觉得40%以后是落后。现在,你以为20%以后是落后,甚至觉得百分之一以后是落后。将来,有可能千分之一之后,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当然还有个更恐怖的事实,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崛起。大多数人都活在越来越没用的路上。你身边的人,有多少懂得大数据,懂得概率统计,这可是大数据最基础的知识。
2016年国内大学生人数是约3700万。大概占我国青年人数的1/10。然后大学里面,真正用心学过概率统计,又把他能运用起来的有多少呢?我觉得应该是1/10都不到,甚至是百分之一。这百分之一,只是有这个基础,有可能去学习的,真正能把大数据这门学科能学好学精的,可能又要乘以百分之一。到最后,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人,才有机会去学好这个大数据,掌握这个大数据。
这样看来,在大数据领域,万分之9999的人,都是没用的,都是被调查,被赚取的对象。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使我们变得不得不焦虑。适当的焦虑,对人是有用的,换个名字就是“危机感”。没有危机感的人,将来会变成那些行尸走肉的人。
放心,我们一定有办法来解决焦虑感。因为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至少有两个属于未来的目标。
一,你早晚有一天,你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二,早晚有一天,你会做到不落后,成为前面,20%,甚至成为前面百分之一。
如果觉得我文章写得好,请赞赏一片尿不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