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https://www.freethink.fun
看一档谈话类综艺节目,聊天的主题是「文青」。一位女嘉宾谈起文青,总结性地概括为:穿三本耀司同款衣服,出门挎帆布包,在地铁上读纸质书,喜欢村上春树的小说,动不动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旁边一群中年人听她总结,有些愕然,因为在他们那个时代,文青并不是这样。
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嘉宾说,在他们那个年代,文青都是些知识分子,对外貌着装并不看重,重要的是和人聊什么。两个人碰面必须聊点儿新鲜的,对方不知道的知识,就算是瞎编,也得比谁的逻辑性好。换而言之,这个知识我知道,你不知道,我就比你文艺。
另一位光着头的嘉宾倒是觉得文青不算什么事儿。他将文青分为真文青和伪文青,说真文青有股特立独行的劲儿。这群人和社会格格不入,喜欢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读别人看不懂或者不看的书,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兴趣爱好。伪文青不一样,他们会更注重外貌,让自己活得像文青的样子,但骨子里要么随大流,要么聊文艺方面的话题,只能浅聊,还要装作很懂的样子。总之,不管是真文青还是伪文青,装还是不装,他们没有干扰到别人的正常生活,都无所谓。
我在生活中既见过真文青,也见过伪文青。与三位嘉宾不一样的是,真文青性格温和,在公司多默默无闻,常年潜水,但需要他的时候,总能想出许多奇妙的点子。他们像是潜水艇,偶尔露个面,呼吸新鲜空气,呼吸完后,再次沉寂。
伪文青不一样,他们一般是公司的秘书、文案、设计,偶尔有一两个会做到中层,能爬上高层的是少之又少。我遇到的伪文青是曾经服务过的公司老总。他总是神神叨叨地出没公司,平时嘻嘻哈哈,看起来随和。但相处久了,会发现他很神经质,最主要的表现是到了中午,他的办公室会传出细碎的声响,仔细听才知道他在学英语。
工作中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开会,这时,他伪文青的面貌露了出来。每次讨论方案,他会跳起来指点江山,表述不清楚的时候喜欢说「我要说的,你都懂塞。」说完这句话,如果看见员工一脸漠然,则会动不动暴跳如雷,破口大骂。这一刻,他文青的人设瞬间崩塌。
谈话节目的最后,主持人总结性地发言,说白头发嘉宾他们那代文青成就最高,有的人成了作家,有的人成了记者,有的人倒腾起了古董,算是典型的文青成功转型。女嘉宾这代估计这辈子也就这样,生活得过且过,自己开心就好。而我所遇到的真文青,年中跳槽转型,去了家本地知名的广告公司,伪文青现在为了公司,忙得焦头烂额,靠着政府救济金过日子,那本桌前常翻的英文书,早已泛起灰尘。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https://www.freethink.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