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球做“核磁”!新疆油田在5296米深处精准“把脉”页岩油

地下5296米处,温度超过100℃,压力高达90兆帕——在这般极端环境下,中国石油新疆油田成功“保鲜”了页岩油藏的真实状态,一举刷新全球陆上页岩油保压取芯深度纪录。

2025年8月25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在准噶尔盆地丰探101井取得重大突破:在5296米超深层、超高压环境下,首次成功实施页岩油保压取芯作业,收获率达到100%。

这项成就不仅刷新了全球陆上页岩油保压取芯深度纪录,还成功解决了真实游离烃“铁柱子”建立难题,为我国超深层、超高压页岩油效益开发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石。


01 深地勘探的技术巅峰:突破5296米极限深度

新疆油田此次突破的丰探10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是该区域的重点评价井,主探目的层为二叠系风城组。

该区域油层厚度大、产量高,是盆地西北缘重要的高产层系。此次保压取芯作业是为了进一步摸清该区域深层油气藏特征而开展的关键作业。

此次取芯作业深度达到5296米,井底的实测温度超过100摄氏度,地层压力高达90兆帕。无论是深度还是工况,都对保压取芯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比国内此前5160米的取芯深度纪录,此次作业将纪录提高了136米,现了我国在超深井取芯技术领域的重大飞跃。

 

02 “保鲜”地下油藏:保压取芯技术的革命性意义

保压取芯技术是一种能使取出的岩芯保持地层近原位压力的尖端技术。其最显著特点是能有效防止岩芯油气中轻质组分损失和孔隙结构变化,最大程度保留地层真实流体性质。

这种技术为研究储层油水分布规律、精细评价储层及编制开发方案提供精准依据。简单来说,这项技术就是给地下岩石“做核磁”,能原汁原味呈现地下油气藏流体的“真实状态”。

正如新疆油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副经理于洋飞所说:“该技术能为地下油气藏开启‘观测窗’,最大程度呈现地层流体真实状态”。

此次作业首次在玛北地区应用原位保压取芯与核磁共振联合测试,取得了收获率100%的优异成果。取芯筒提至地面后在带压状态下进行核磁测试8小时,没有发生油气泄漏,充分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

 

03 技术突破与未来应用:撬动页岩油开发新未来

面对玛北风城组油藏埋深、温度、地层压力的“三高”挑战,新疆油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组织了3家取芯单位开展多轮次技术参数对比及价格谈判,优选承钻单位,攻克了保压取芯工具的高承压难题。

据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取心所副所长苏洋介绍:“我们攻克了保压取芯工具的高承压技术难题,取心工具的承压能力达到100兆帕,抗温达到180摄氏度”。

技术人员采用了复合材料制成的保压内筒,可以直接进行核磁共振的原位测试,从而反演地层的物性和它的流体分布特征,这也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实验中心主任周波表示:“我们基于玛页104井和丰探101井这两口保压取心井后期开展的相关实验工作,得到了地层条件下游离烃含量以及原油饱和度两个关键参数”。

这些参数能够为后期玛北页岩油储量升级、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更为精准的技术参数支撑。新疆油田公司将持续跟踪现场取芯状态,做好岩芯实验分析及开发方案编制等工作,推动玛北风城组页岩油向预期地质储量目标迈进。

 

新疆油田丰探101井的保压取芯突破不仅刷新了全球纪录,更意味着我国超深层页岩油勘探开发有了精准决策的依据。

取芯筒从5296米深的地下提升至地面,带压8小时核磁测试无泄漏——这项技术可靠性验证的背后,是中国石油人攻克高温高压挑战的智慧与勇气。

随着这项技术突破的应用推广,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这片油层厚度大、产量高的区域,将为端稳端牢“能源饭碗”提供更多支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