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篇ZARA旗下某品牌裤子因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而被罚的报道,当时没太在意,因为对于这些快时尚来说,时不时来点不合格的产品已经比较习惯了。但是,昨天又看到了一篇关于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而被罚的报道,说是迪士尼品牌的某款长袖T恤衫最近也因为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而被罚了。这接二连三的不同品牌因为同一质量指标不合格的报道,让我感到这个摩擦色牢度最近看来比较水逆,有必要来给大伙掰道掰道这项指标。
摩擦色牢度,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摩擦而导致的色牢度问题,具体测试时是指产品与白色测试样根据测试标准的规定,相互摩擦以后而导致白色测试样沾色的问题,产品耐摩擦色牢度的等级是根据白色测试样上沾色的程度来评定的。另外,白色测试样根据干湿的不同,摩擦色牢度又分为干摩擦色牢度和湿摩擦色牢度。
摩擦,在物理学上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压力下俩物体之间的相互运动,影响摩擦的主要因素有相互之间的压力及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了解了这一概念,对于解决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问题就大有帮助。
首先,对于相互之间的压力,这个测试条件是由测试标准决定的,是一个定数,所以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只要考虑标准之间的不同。目前主流的几个耐摩擦色牢度的测试标准有:1、国标GB/T 3902;2、美标AATCC 8;3、欧标ISO 105-X12;4、日标JIS L0849,其他还有澳大利亚的AS2001.3.4,加拿大的CAN/CGSB 4.2 No.22等。这几个标准中,除了日本的标准,其它的标准测试头压力都是9N,日本标准为2N。所以对于测试标准,中、美、欧、澳、加的测试结果基本是接近的(美标由于取样方向及湿摩擦时测试样含水率的不同,其测试结果可能会比另外几个要高半级);日本标准比较特别,其所用的测试头与摩擦次数都与其他标准不同,在所有的测试标准中,日标是最严格的,其测试结果往往要比其他标准低半级到1级。
标准是定数,对所有的产品都适用,是没法人为去更改的,所以我们要想解决产品耐摩擦色牢度的问题就要从产品自身去考虑,那就是影响摩擦的另一个因素--摩擦系数。
通俗的来讲,摩擦系数是指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对于纺织品来说也就是产品表面的平滑程度。影响纺织品表面平滑程度的因素很多:
首先,面料的组织结构不同其表面平滑程度也不同,就基本组织来说平纹的摩擦阻力要大于斜纹,斜纹的摩擦阻力大于缎纹;对于变化组织来说,凸凹结构组织的摩擦阻力要大于平顺组织,绒面组织的摩擦阻力要大于光面。组织结构对耐摩擦色牢度的改进作用往往不大,因为客户选定了这款产品也就意味着选定了这种组织结构,后期是没法更改的。
第二,面料表面的光洁程度、柔软程度不同其表面摩擦阻力也不同,面料越光洁、软滑其摩擦时受到的摩擦阻力就越小。这个影响因数是可以后期改进的,在实际的耐摩擦色牢度的改进案例中也是经常被工厂采纳的。对于面料表面的光洁程度,可以通过前处理时的烧毛、丝光来改进;对于面料的柔软程度也可以通过后整理时施加合适的平滑剂来改进。
第三,染料的颗粒大小也会影响面料表面的摩擦阻力。对于像涂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及分散染料来说,染料颗粒的大小也往往会导致面料表面摩擦系数的增加,从而导致不好的耐摩擦色牢度,所以在染色前对染料的研磨及过滤也是要重视的。
第四,染色工艺对色牢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染色的温度、时间控制不好,染料没有充分的渗透到纤维内部,或者染后的还原清洗不充分,这都会使得面料表面的浮色加重,从而使得面料表面的染料不需要多大的摩擦阻力就会从表面脱离。
除了通过改善面料表面的摩擦系数来改进产品耐摩擦色牢度外,染料本身对纤维的结合力度也是导致产品耐摩擦色牢度不好的主要原因。摩擦色牢度本身就是因为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染料从产品上掉下来了,所以如果染料本身与纤维的结合不够牢靠,那么你再怎么在面料上想办法也没法改善,所以对于任何色牢度来讲,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选择自身与纤维结合牢度高的染料,其他的方法都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对于水溶性的染料来说,染料的水溶性与直接性是影响产品耐湿摩擦色牢度的主要因数。水溶性好的染料,在湿的测试样作用下,染料也会容易从干的产品上重新溶解到湿的测试样上,导致产品耐湿摩擦牢度不好;直接性好的染料往往容易导致表面染色,湿摩擦时在表面聚集的染料也更容易跑到湿的测试样上。所以对于水溶性染料,染料的水溶性与直接性的选择不是越高越好,要适中。
当然,面料的色牢度问道是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除了面料、染料、染色工艺的原因外,前处理与后整理中用的一些助剂往往也会影响到成品的色牢度,另外成品的PH值对产品湿摩擦色牢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