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语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阅读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22页
平 反 书
严监生同志:
几百年来,因为你在临死之际的精彩表现:对 “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在你老婆赵氏挑掉一根灯草后,你便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你被人们判为“吝啬鬼”称号,而且差一点被评为“国际吝啬鬼”,与法国的欧也妮·葛朗台同等遭遇,被人瞧不起。
经我们“打假”读书协会的深入阅读、认真研究,发现这是一起严重错误的宣判。经阅读审查,确定你不是一个吝啬鬼,而是一个慷慨大方、勤俭节约、本分老实的人。现对你予以平反,恢复你良民身份,特颁发此平反书。
民间“打假”读书协会。
2020年2月13日
附:平反依据:
一、你哥哥严贡生因为猪仔跑到邻居家里便讹诈邻居钱、邻居把猪养大后跑到他家又将其据为己有、并未真的放贷给他人却要收取他人利息,被诉到官府,为了逃避官府责罚,躲到外地。这件官司本与你无关,正如你妻舅王仁所说:“各家门户,这事究竟也不与你相干。”但身为其弟的你,主动花十几两银子替哥哥把官司解决了。
二、你妻子王氏生病,“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未见你皱过眉头。
三、为了让两个妻舅同意你在妻子病故后将小妾赵氏扶为正室,你一下子给了他们每人一百两银子,并承诺将来祭祀费用以及修理岳父岳母的坟的费用都由你出,妻子留下的首饰,也将交给他们作纪念;两个妻舅愿意帮他办理扶正仪式,你又一下子拿出五十两银子给他们。
四、你妻子死后,典当铺送来属于她的三百两银子,后又发现妻子留下的私房钱五百两银子,你接受赵氏的建议,料理完后事,剩下的银子,送给两位妻舅作参加科举考试的盘缠。这两笔钱实属私房钱,而且两个妻舅王仁王德,也实在无仁无德,在你妻子过世的时候,“管家都在厅上,堂客都在堂屋候殓,只有两个舅奶奶在房里,乘着人乱,将些衣服、金珠、首饰,一掳精空。”这种情况下,你依然大手笔资助两位妻舅,真是难得的大方。
五、你妻子病死,料理后事,总共花费五千两银子之多。别人家办丧事,给亲戚每家戴一个孝布,而你家是“次日送孝布,每家两个。”“办丧事闹了半年,不必细说。”足见你对妻子的情深意重。
以上行为,足以证明你不但不吝啬,反而实在慷慨大方。
所谓的“吝啬”,只有两件事情:一件是你自己说的,“像我家还有几亩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肉店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说这个话,有一个特定语境,是你和你两个妻舅说起你大哥家的事,我们认为你是为了突出与你大哥的比较,故意夸张了话语。
另一件是,你妻子死后不久,你自己也病了,“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这里看出你的“吝啬”,都是针对你自己的。可以说你对己很严,很“吝啬”,对他人却很大方。
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人,一个为他人花几百、几千两银子都不眨眼的人,不可能为了一根灯芯而死不瞑目。我们认为你临终的表现一定是有苦衷的。是不是因为你这一辈子,终日受大房的气。所以你对“老二”的身份,一直不爽。同时你很担心死后,孤儿寡母会受老大家欺负。事后的情节也验证了这种担忧是必要的。但因你两个侄儿在场,你不便明说,所以用这个灯芯来暗示你小妾赵氏。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你临终的表现是节约,是为交待后事的一个暗喻。我们判定你是一个大方之人,可怜之人。有人对你做出“悭吝成性”的判词,甚至因为你是地主的身份,说你贪婪,老谋深算,老奸巨猾,说你剥削农民。那都是阶段斗争的腔调。我们认为你如果真有这个本事,就不会受那恶棍哥哥的欺负。再说小说本身并没有一处提到剥削、贪婪、老奸巨猾。这种脱离文本的胡乱猜测,实在是读书之大忌。如果我们以这样的结论又去教育学生,那简直就是误人子弟。听说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选文《临死前的严监生》,就给严监生贴了“吝啬鬼”的标签,如果学生自己不去看《儒林外史》,那学生就一辈子被误导了。对严监生的看法被误导倒没什么危害。这种歪曲事实,把错误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的读书方法危害就大了。
警 告 处 分
儒林管委会字【2020】1号
查杜仪,字少卿,男,天长县秀才,出生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民间逍遥人士。有才华,真名士。淡薄功名、傲视权贵;扶危济困、仗义疏财;尊重妇女、追求平等;崇尚美德、弘扬正义;追求个性、回归自然;慷慨超脱不为物累,离经叛道不媚世俗。把自己过成一首酣畅淋漓的诗歌,拒绝刻板生硬的八股文。号称儒林外史第一等人,是作者吴敬梓的代言人。
但经我们“较真”读书会深度阅读,仔细辨析,发现杜少卿仗着得到作者的厚爱,潇洒不羁,过于任性,犯下以下大错:
首先是杜家第一败家子。他把祖上几十代积下的亿贯家产败个精光,还一点都不心疼。“心里想着没有钱用”,立马就叫来管家交待:“我圩里那一宗田,你替我卖给那人罢了。”管家把田卖了,向他汇报账目。杜少卿说:“那个耐烦你算这些疙瘩账!既拿来,又兑什么,收了进去就是了!”不仅对田产不珍惜,对祖上的遗物也视如垃圾,随便送人。父亲的衣服,祖上的玉杯,亲自送到韦四太爷房里。裁缝问他借几两银子给母亲办丧事,最多六两就可以。杜少卿马上当了一箱衣服,获得二十多两银子,全部给裁缝。要裁缝买好点的棺材,办体面一点。你的大方带来很大的副作用,助长别人的虚荣心,也助长别人的依赖心理。后文很多情节证实了这个危害。杜少卿可以淡泊名利,可以不做官,可以追求个性,可以逍遥江湖。但不管以任何理由,把这个家产如此败光都是不应该的。这是对祖上不孝,对后代不慈,对家庭不负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其次不会营生。“纹银九七他都不认得”。娄太爷临死前,给他忠告:“你不会当家,不会相与朋友,这家业是断然保不住的了。”杜少卿整日里吃吃喝喝。靠变卖家产,典当老婆首饰等办法过日子。他是精神上的巨人,生活上的寄生虫。如果没有祖上积下的财产,他将会死得很难看。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经济上却一无所有。做他的儿子是倒了八辈子的霉。娄太爷临终前叮嘱他:“你生的个小儿子,尤其不同,将来好好教训他成个正经人物。”但至书中结尾,也没见他教育孩子,只顾自己潇潇洒洒地过日子。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再次交友不慎。所谓的扶危济困、仗义疏财,大部分是被人骗了去。娄太爷一针见血地指出:“像你做这样的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像你这样做法,都是被人骗了去,没人报答你的。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他结交的朋友,十有八九都是围着他骗钱的,臧三爷、张俊民、鲍廷玺都是没良心的人。连管家王胡子,整天都算计他的钱,还帮着别人算计他的钱。最后看着他没钱了,“拐了二十两银了走了。”他的朋友大部分是这样的。“少卿兄挥金如土,为什么躲在家里用,不拿来这里我们大家玩玩?”“我也寻两间河房同你做邻居,把贱内也接来同老嫂作伴。这买河房的钱,就出在你!”“总不必管他。他河房里有趣,我们几个人明日一齐到他家,叫他买酒给我们吃!”“不是吃茶的事,我们今日要酒。”此时少卿已经贫困如洗,靠典当首饰之类过日子,但朋友们仍然天天找他请客吃酒,买房的钱也要他出。杜少卿对以上要求一概答应:“这个自然。”万贯家财大部分花在这些人身上,很少真正用在扶贫救灾上面,谈何扶危济困。正因为有了杜少卿这样的人,才助长了社会闲汉吃喝嫖赌的风气。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他是爱慕虚荣,满足于“所识穷乏者得我欤”的逢迎奉承的氛围。
综上所述,杜少卿犯有不忠不孝,不负责任,自私自利败家子之大错,特给予杜少卿警告处分。即日起执行。
民间“较真”读书会
2020年2月13日
专家指示: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22页。
对青少年来说,书籍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他们是多么希望语文老师能为他们开启这个源头活水呵!可惜的是,……(语文课)反把生活拒之课堂外面,把心灵感应之门关闭了。——陈日亮《历练自学:高效能自之本》
我不太主张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有一点我觉得要注意:若要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温儒敏《整本书阅读,功夫在课外》
我的反思:
我们的教学习惯人云亦云,不去思考;我们的读书习惯为了考试,不要错了答案。于是严监生是吝啬鬼,杜少卿是真名士,就成了我们的标准答案。为了让答案正确,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成了一门课程,我们的指导阅读成了代替阅读。我听了很多名家指导整本书阅读,也都是事无巨细反复告诉学生这里写了什么,那里写了什么。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没有一点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也没有一点空间给学生陈放自己的体验。
如果整本书阅读,学生读不出自己的体验,读不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读不出自己精神力量,那么阅读有何益义?
我想整本书阅读应该是课外阅读,是自主阅读,是内涵阅读,是深度阅读。老师的指导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兴趣的引导,阅读思维的训练。我想整本书阅读应该是提供场景,提供案例,读前激发兴趣,读后激发体验。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来说应该是生活的应用,是一种生活的能力,学生阅读应有个性化体验。
整本书阅读,读起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