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进来也许是因为你也正在饱受ITBS的困扰,也就一定了解这种伤病。如果没有,那太棒了,但也希望你意识到它的严重性,提前预防。
ITBS称为髂胫束综合征,症状表现为膝盖外侧的疼痛。
如何简单判断?
红色区:停止!走下坡或走下楼梯时,整条腿的膝盖外侧疼痛。
黄色区:警觉!跑步10分钟后膝盖外侧阵痛,但是走后消失。
绿色区:安全!即使山地跑或野外环游后膝盖外侧和大腿完全无痛。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从作者戴剑松的文章中学到的,需要另一人配合,我让舍友给测试了一下,不失为一种判断ITBS的好方法。方法如下。
挤压测试(Noble测试):让受试者侧卧,检查者将拇指置于膝关节外上方,另一手轻抓脚踝,使受试者做被动的伸膝动作。若受试者在伸直约30度时再现疼痛,提示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在我平常不跑步的时候膝关节毫无感觉,但跑步时跑上两三公里之后膝盖外侧就会出现痛感。然后就不敢继续再跑,这样严重打击跑步的心情,对跑步爱好者来说真是梦魇。
我是跑步两年半之后才经历了这种伤病的,到现在为止已经休息两个月了,期间实在想跑步了就尝试着跑了几次,但是并没有恢复好,现在意识到ITBS仅仅靠休息是不够的。
所以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我们总是等出了问题才懂得去补救,而不知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希望以此为戒,平时多学习和跑步相关的专业知识,不在盲目的瞎跑。
上网一查ITBS的相关资料太多了,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用哪种恢复方法。所以想总结出一套简单实用的恢复计划。
本文资料都是相关资料引用总结而来,对于借鉴的资料皆在本文末指出来源出处并附有相关链接。
可能我总结的不是很全面,因为只是针对自己,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我们要总结出对自己有用的要点。
这是我制定的ITBS恢复计划,如果有大神可以指正出其中不足之处,在此“顶礼膜拜”。
初期计划:不借助器材,通过按摩、力量练习和拉伸得以恢复。
1、贝壳式拉伸,每天2组,一组30次。
姿势详解:屈髋屈膝并腿侧卧,发力将上腿如同贝壳打开。保证脊柱和骨盆不动。(小窍门:后背贴墙可以防止骨盆翻转哟~)
2、髋内收训练(侧卧位),每天2组,一组30次。
姿势详解:侧卧,患有ITBS的腿伸直,健康腿则屈曲并将足部平放于患肢前面。在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抬高患肢,于最高位保持5秒,然后慢慢地放下患肢回到原来的位置。在提起下肢的时候,必须要保持髋部稳定。
3、直腿抬高,每天2组,一组30次。
姿势详解:平躺,患肢向前伸直,健康腿膝关节屈曲,足底紧贴地面。让患侧的脚趾尽可能指向自己,用力收紧股四头肌(见图解)使膝关节后方向下压,慢慢提高患肢约30厘米。保持5秒,慢慢地回到原来位置。
4、仰卧挺髋,每天2组,一组30次。
姿势详解:屈膝仰躺于瑜伽垫上,足跟靠近臀部,勾脚尖,用上背部和足跟作为支撑点将臀部尽量抬高。
5、侧抬腿,每天2组,一组30次。
姿势详解:以健康侧侧卧,收紧患侧大腿的肌肉,并向上抬起,保持伸直5秒,慢慢地放回原来位置。
后期计划:借助弹力带和泡沫轴效果更佳。
1、加弹力带贝壳式拉伸,每天2组,一组20次。
2、加弹力带仰卧挺髋,每天2组,一组20次。
3、采用泡沫滚筒进行髂胫束滚揉放松
姿势详解:被牵拉的腿在下,一侧手支撑一侧肘支撑,利用自身体重提供压力,着重滚动的位置在靠近膝关节外侧和髋关节外侧的部位。此方法反应非常明显,根据自身承受能力适当调整频率。
但是这个动作做不好反而加剧髂胫束紧张,主要是由于受力过大导致肌肉保护性痉挛。可以用手和一条腿将身体适度撑起,滚揉时切不可认为越痛效果越好,感觉舒适的力度才能放松髂胫束。
关于恢复之后怎么办?那肯定就是预防不要再次发生。
1、不要一直沿着一个方向跑步。在操场跑圈的时候,每几圈就换方向。
2、通过减小步幅,增大步频可以降低损伤。IT带问题常常在缩短步幅后改善,因为这样落地时,你重心将在膝盖或者中掌上方,5%-10%步幅调整将会大不一样。
我平时跑步就是步频太慢,步幅太大。长期积累下来,可能也是得有ITBS的一方面原因。可是要想改正自己的跑步节奏来提高步频确实很难,抽时间也要再整理一片关于提高步频的文章争取改进自己的步频。
3、跑步前的拉伸可加入这几种拉伸方法。
(1)髂胫束伸展(站立位)
姿势详解:让没有受伤的腿交叉置于受伤腿的前面,身体向下弯并尝试接触脚趾。保持30秒,回到原来姿势并重复2次。
(2)髂胫束伸展(侧靠位)
姿势详解:侧身站于墙边,受伤的腿靠内侧。手扶墙壁以作支撑。让没有受伤的腿交叉置于受伤腿的前面,保持受伤的下肢的足部稳定。使髋部倚靠向墙壁。保持10秒,回到原来姿势并重复2次。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恢复计划,希望我可以按照指定的计划进行训练,争取开春前恢复好,又可以愉快的和小伙伴们一起跑步了,同时也希望对你有用。
参考资料及链接
隐藏在膝盖周围的杀手—髂胫束综合征(ITBS)介绍与防治(上)
隐藏在膝盖周围的杀手—髂胫束综合征(ITBS)介绍与防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