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落之语:钱穆讲学札记》:生当如鹏起,死亦如鲸落
文:空气凤梨
钱穆字宾四,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代表作有《钱宾四先生全集》《先秦诸子系年》等。最让人熟悉的要数《国史大纲》了。
《鲸落之语》钱穆讲述,叶龙编著。这本书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钱穆1950年流落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有趣的是,钱穆本是江苏无锡人,有着浓厚的无锡乡音,而新亚书院的学生多为广东、香港人,学生们慕名而来,但只能听个一知半解。而叶龙同为江浙人士,完能够领会钱穆口音,能丰富准确地记下课堂笔记。叶龙将记录内容寄给钱穆后,确实记录了其课堂内容之精华。……钱穆决定删改润饰,频繁往来信件,对叶龙记录内容进行修改增补。叶龙觉得“吾屡读老师札记,觉字字珠玑,极富学术文化价值,予以公之于世,以便后学参考。”
钱穆一生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这本书是他一生学问之精髓,包含了中国思想与学术、历史讲论、文学评述、为学与做人、人物点评的精华。本书后半部分的钱穆手稿、照片、书信亦是钱穆一生的缩影,弥足珍贵。
“札记”有二义。一是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称。二是指记录读书时的心得,体会。《鲸落之语》就是钱穆的讲学札记,篇幅不长,读之得益。
中国人之道理,万变不离其宗,均包含在《论语》《孟子》《庄子》与《老子》四本书中矣。
读古书当考究古代文字之用法。识字是小学,训诂、考据亦是小学。故先应读文字学,读通古文,才能通古代典籍。
学史者,当兼能著史、考史、评史。如司马迁《史记》,对所采史料均加考据。如《五帝本纪》,如《伯夷列传》,考信于六义是也;亦有评史,如《货殖列传》,对当时国家经济政策即有评论。吾人读《史记》时,当以两种眼光注意其考史评史之处。至如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史评史分为两途益易见。宋人重论史;清人重考史;今日学者偏重论史,然亦有极浓重之论史意见,此不可不知也。
讲历史者,不当以现代人之观念套来讲古代史,亦不当以西洋历史之固定形式套来讲中国历史。如将西洋之封建社会及神权社会装进中国社会中,则非驴非马矣。又如有人讲中国古代神权政治时,则将当时儒、道、墨、法思想一笔勾销,亦属不智。故讲历史当实事求是,亦不以迎合时代为贵。
钱穆曾说:“能得古人一语,便可深入研究。”钱师的每一语句,也犹如大海航行中的舵手,引导我们做学问的正确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