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3日)下午,胡老师,陈老师,杨老师仨人,来到滢滢家,帮他们做家庭公约。
滢滢妈妈是我们的来访者,因为亲子关系的问题,走进了胡老师工作室,寻求帮助。在陈老师帮她做了几次咨询之后,亲子关系大有改善。今天,我们决定到她家,做一次家庭公约,让每个成员都敞开心扉,表达真实的自己,达成良性沟通,相互间更加理解,让爱的能量流动起来。
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上有爷爷奶奶,中间是滢滢父母,滢滢七岁,还有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弟弟。
爷爷身体不大好,在房间里休息。奶奶硬朗,乐观,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很有感染力。她能干,热情。
当陈老师告诉奶奶:“滢滢妈妈说您很好,为这个家做很多事情,大冷的周六自己背着小孙子,手拉滢滢,坐公交车送滢滢去上补习班。”老人家的眼泪夺眶而出。
胡老师简单介绍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奶奶表示非常支持。
我们给每个成员发了一张4A大小的纸,按照表格里的要求,写出六种不同类型的“三件事”。透过这些“三件事”,我们可以了解每一个家庭成员,他(她)们在角色里的功能,她(他)内在有哪些未被满足的期待,渴望,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家人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有效,问题点在哪里,能量的卡点又在哪里,据此引导他们彼此有效进行沟通,某些层面上实现期待的满足。
表格里的内容,滢滢爸妈独立完成,滢滢才读小学一年级,好多字不会写,因此她讲,杨老师记录。奶奶不会写字,她表达,陈老师整理。
综合大家表格填写的内容,我们发现,这家人都很有爱,都喜欢为家人付出,这是难能可贵的。可是因为观念有不同,老人家和儿子媳妇产生了一些隐性矛盾。这对夫妻之间,由于原生家庭不同,男女性别不同,也产生矛盾和误解,甚至是积怨。这些矛盾,成了爱的流动的屏障,如果没有良性沟通,及时处理和疏导,时间越长,误解越大,积怨越深,原本温馨幸福的家,就会慢慢变冷,渐渐冷到心里。
针对这些问题,胡老师带着滢滢妈咪和奶奶进房间,和婆媳双方访谈,主要是引导她俩看到对方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爱和包容,看到对方的不容易,指导她们良性沟通。让胡老师特别感动的是,谈话最后,当婆婆说媳妇做得很不错,带孩子也很辛苦,很难得的时候,媳妇很触动,就觉得家婆已经做得很好了,要改的是她自己……那一刻,婆媳俩的心前所未有地贴近,隐性的冰块消融了。
陈老师则单独和滢滢爸爸沟通,针对他太太对他的不满和“希望”,带他看到男女思维的大不同:男人是目标导向,女人是情感导向。这是一个爱家爱老婆负责任的男人,只是由于生活的压力,还有理科男习惯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导致他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妻子的情感需求。双方都爱着,这是最关键的,至于如何表达爱,让曾经的柔情蜜意重新流淌起来,则是我辅导的重点。
陈老师再把丈夫的意见反馈给妻子,滢滢妈频频点头。奇怪的是,之前丈夫跟妻子提的意见,基本没什么效果,陈老师提出来,妻子频频点头,说能做到。
最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共同把心理话表达出来,那一刻,爱就在彼此之间流动,尽管眼里有泪花,但心情是舒畅的,轻松的,愉悦的。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定对错的地方。一旦爱流动起来,家就是温馨的港湾。
如果您觉得有些话不敢直接对家人说,因为害怕伤害关系;如果您觉得家人曾经的矛盾结成寒冰,您无力溶解;如果您希望家人更好地沟通,让家其乐融融……那么,试试家庭公约,也许那么一次,就可以改变家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