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里,儿时爸爸常一时兴起和我疯玩,但是真疯过头了又会大声责骂。常独自带着我去旅行,但往往回来总是这有伤、那有疤,一次还险些被淹死。
再大些开始学琴,屁股没少挨打。
读书了,爸爸也变得忙起来,每天很晚到家,没有责骂,没有挨打,有个交大毕业的妈妈有时和我讲下不懂的题,成绩倒也一直蛮好。
初中了,有男生会一直打电话来,我会听到老爸在房间那头说我不在的答话,也会有电话被监听的时候,还会讲到一半被大声训斥“不要再打了,挂电话了!”那皱着眉头的神情,提高N度的嗓音,现在想起来都觉着狰狞的可怕。
高中,住宿制学校,终于达成所愿。可以不再听到家里老爸数落老妈的话语,可以不用再看老爸狰狞的表情,也可以不再听到声响的都能穿透墙壁的责备声。也许是因为高中市重点的缘故,老爸对我成绩的期待愈加强烈。每周回家没有其他聊天,就是“读书学了点什么?”“都懂吗!”“成绩多少?”“在班里大约第几名”“……”我不清楚是否有孩子喜欢这样的问题或是聊天,至少我是极其不喜的。高考前班里几个女生想去上戏先考一下,少女嘛,多少都有些少女梦的。尤其我们几个高中时一直有参加演讲、辩论。说实话,我高中成绩很so so,社团倒是参加了一些,也获得了些小小的成绩。帮着班里的班刊写稿、排版,混了个班刊编辑的头衔。出演过舞台剧,头一次没有经验,没录音,没话筒,在600人的大礼堂,即使是声嘶力竭,之后仍被观众反应听不到我们到底是在说什么。不过有了这些种种,也让我敢去上戏那俊男靓女、人才济济的地儿面一面。记得我们班就三个女生去,其中我和我亲爱的(就是后来考进上外,又嫁去澳洲的同学)一起去找了我们的演讲老师,练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想想当年那些考官得听了多少“再别康桥”呀。放今儿,我绝对会找个冷僻些的,那样才能另辟蹊径。演讲老师倒是支持的,每天抽出时间教我们练习眼神、语调等等,说考不了,再继续高考,也不耽误什么。不过我爸得知我有这想法,立马狂风暴雨,不,说“骤雨”更合适些。前面忘提了,高三最后半学期,我们是被允许走读的。因为大家都要复习到很晚,学校熄灯较早,也怕大家饮食、心理等等学校没有家里照顾的更周到。所以,那些天我就天天得看我爸的脸色。吃饭都不敢出声,一言不合就听到“啪嗒”一下,老爸重重放下碗敲打桌子玻璃面的声音,然后就是重重的甩门声。这还是好的,骂起来更让人难受。奚落你,鄙视你……太多让人不愿意听的话了。最后在我母亲的调解下,老爸让我去了。还记得面试当天我是哭着去的,到了那里看到人山人海的队伍,佯装微笑着。被告知没有报名照,再去上戏边上的小店拍,拍的挺丑的,当时我也不漂亮,进了高中就一直在长肉。呵呵。报了表演和主持专业,没有通过面试。所以继续我的高考之路。越临近高考,班里出国的人越多,班里的气氛愈来愈紧张。高考前老师会给一些推荐表,有了推荐表第一志愿一定得是那个学校。我这种成绩so so的,当然拿不到很好的学校,不过也是拿到一张。可一拿回家就被老爸骂,让我给退回去。第二天退回去又被老师说“现在拿一张推荐表多不容易,多少同学排着队要呢。”哎,反正有老爸在的地方总是被迫着做很多自己不愿去做的事,也有很多自己想去做的被老爸打压着。
高考考得不好,一直引以为傲的语文,貌似作文给写偏了,没敢打电话。大半夜,老爸憋不住,打了电话。继而就是踢门、掀被、大骂一通。没有流泪,可能是我已经麻木了,没有吃饭,直到饿的眼前发黑,头晕得不能站立。
大学了,住宿,当然住宿,哪个大学不住宿啊。虽然还在上海,但离家路途又远了些。自由了,不想老被干部的头衔压着,不想老被成绩压着。逃夜和大伙一起爬上山顶去看流星雨,逃课和来学校看我的同学一同逛老街。爱去哪个社团就去哪个社团,想谈场恋爱就谈场恋爱,联系能人异士来学校办场青春音乐会,即使有个科目重修也没觉得天会塌下……大学的生活丰富而愉快。
毕业了,自己网上找了工作。工资不低,事不多,完全有时间看书考注会。环境嘛,花园、洋房、秋千,时不时有些名人土豪来这里就餐或是派对,而我只是白天上班的会计罢了。老爸不许,说这是鱼龙混杂之地。又恰巧学校给了个著名银行面试名额。于是又被压迫着去参加了面试,通过面试后,继续被强迫着进了银行。
一入银行深似海啊。多少学兄学姐都告诫过我。好在有赏识的领导,在银行担任团委骨干,主持了几届春节晚会;好在有一班可爱的同事,即使早七晚无,也相亲相爱了好几年。之后走的走,离的离,突然就觉着,一直在一个地方10年,20年,30年是得有多可怕。于是有了辞职的念头。当然,老爸必然肯定的100万个不同意。还联合起了我家所有亲戚来齐劝我。
这个时候我先生出现了。话说哪有什么“很对的人”,就是“时间到了”而已。终于有个人支持我。话说我们说好一起出国留学的。之后我辞职了,他没辞,留学也没去。然后他就问我结婚不。我想离职也没事干,那就准备婚礼吧,反正不想上班,结婚好就直接生养吧。所以我很快结婚然后生了大宝。
大宝一岁,我工作了。继续银行,只是换了外资。派单,做展业,带团队……样样都来倒也锻炼了不少。只是身体不行。正巧朋友在一家国有银行招唤我,于是终脱苦海。
之后的生活其实和父母有关联的不多了。有了二宝后,小家庭也越来越美满了。身体上可能累些,但心情是好的,精神也是极佳的。其实生养二宝的难处我都知道,可我不愿女儿同我儿时一样,难过了没人靠,想做些什么从来没有人来支持。
只是最近,每晚7、8点才着家,回家后手机不离手眼的先生,每每和女儿对话,不是“今天上课学了什么啊?”“老师说的你听懂了吗?到底听懂了吗?”“你听懂什么跟我说一遍。”“……”如此这般,让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