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部首》第61天:糸、素、丝、率、虫、䖵、蟲、风。
1.糸,mì,表示细丝。作为部首一般称为“绞丝旁”(纟),含有此部首的字一般和“丝”有关。
2.素,质地细密的白色丝织品,上面没有花纹装饰,所以也指朴素等义。我觉得奇怪,字形上半部分和“花”的上半部分相同,应该是指花朵啊,却怎么反倒是没有花纹装饰呢?不知道怎么查证,又只好存疑了。
3.丝,两个“糸”,指准备用来织制的原料丝。
4.率,使用频率较高的多音字,读shuài时表示带领、顺着、随着,如率先,率领,率由旧章。也表示不加思考、不慎重,直爽坦白,如轻率、草率、率直。读lǜ时意为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称为比率,如效率、圆周率、税率、出勤率等。
说文解释为捕鸟的丝网,上下是杆柄。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没有“杆柄”,小篆字形才出现。
5.虫,本义是蛇,不知道后来怎么就变成指有脚的动物。
之前学“豸”时知道“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尔雅》”,再后来“虫”又指没有脚的了。
6.䖵,说文解释为“虫之总名也”,读音和意思皆同“昆”。常见字有蠢、虱(繁体“蝨”)、蠡(当贝壳解时读二声lí,做人名、地名时读三声lǐ。范蠡,传说带走西施泛舟西湖的那位超级会做生意的财神爷,被后人尊称为“商圣”)、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
顺便认识一下最常见的“蠢”,形声字,从春从双虫,“春”指春雷响起,“二虫”指所有种类的动物,包括人,人为裸虫、鸟为羽虫、蛇为鳞虫、虎为毛虫、龟为甲虫。“春”与“二虫”联合起来表示在春雷响过之后纷纷结束冬眠,出来活动进食。本义为群虫喧闹、动物闹腾,后形容人愚笨。
7.蟲,刚才在“虫”字处看到“同‘虫’”。三表示多,所以三个虫也指很多虫。
8.风,繁体写作“風”,说文解读为“风动虫生”。但甲骨文中的“风”是鸟飞来的样子、表示风把鸟吹来的。
之前提到过,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时还不知有甲骨文,甲骨文是1898年一位叫王懿荣的古董商在被称作“龙骨”的中药上发现的,他买下了所有当时能买到的“龙骨”进行研究,从而后人有机会见识到殷商时期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