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她死前,写在矮墙上的字,也是她的第一个作家男人在自杀前,留在笔记本上的字。……她每一次付出的爱,都拼尽全力,而每一次付出换得的却是遍体鳞伤,就像飞蛾扑火,不停的趋于火光,灼烧自己,直到灰飞烟灭。
■
电影画面充满暧昧的暖橘色调,好像一切都散发着喜剧的味道。然而故事却是从松子的死亡开始推进。画面切换,小时候的松子常常独坐在河边,望着河面唱着充满希望和欢快的歌曲,每当她听到呼唤她的名字时,就会回头露出标志性的小丑表情。
然而,我无法假装这是一部喜剧,并以愉悦的心情看完。
影片从年轻人阿笙受父亲委托,收拾已故姑姑的屋子开始一场场递进。面对这个从未谋面,甚至从未听父母提起过的姑姑,阿笙的爸爸是这样评价的:“怎么看都是无聊的一生啊。”她的一生该是怎样的呢?脏乱像垃圾场一样的出租屋;在草坪上壮硕肮脏的中年女尸;出租屋门口潦草的字迹: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老旧信封里一个滑稽的穿着和服的少女......这一切都让人好奇。
■
真的很无聊吗?
有多无聊?
幼年的松子,为了父亲多一点点的爱用力的搞笑。当老师的松子为了不让学生难堪,一错再错被开除。跟作家在一起的松子为了得到作家纯粹的爱而混沌度日到与家里断绝关系。做情妇的松子本以为是因为爱情而越轨,但最后却被抛弃。在一次次的让步里委屈着自己,认为只要自己够低微,就一定能收到回报。
我们都努力想让别人爱我们,多爱一点。
尽管用力表现的样子那么可笑,可是我们沉浸在努力里,期待爱的人给出相应的回应,而忘了周遭的一切。
这个人是松子,也是你我。
得不到爱,那就更努力的去争取。
而爱一个不会表达爱的人又让我们更加痛苦,以为,是自己争取得不够而更加努力。
父亲去世后,松子才发现自从离家,父亲日记的结尾总是“没有松子的消息”。原来,父亲一直爱着她。
■
影片后半段再次离家的松子已经无所谓了,只要不是孤单一个人,只要还有一个人陪伴就不觉得孤独。
剧情如现实生活一般总不如意,杀了当面出轨,毫无悔意的小野寺,逃亡到玉川上水准备结束生命的松子,在水塘边遇到了另一个男人,他有一双温暖的眼睛,他邀请松子到他的居所……又遇到了爱的松子像溺水的人恢复了呼吸一般再次鲜活起来,然而做过的错事找上门来,在美发店唱着歌的松子,被警察带走。
八年刑期结束,松子发现如空气救她于水中的爱,那个有一双温暖眼睛的男人,也有了自己的归宿,有了妻子和孩子。如今又剩自己了,总剩自己,如流沙置于掌中越用力握紧越流失得快。到后来,只要是有一丝丝的陪伴,她都把它当成爱,当成依靠,并紧紧地抓住,像乞丐祈求活命的食物一样,哪怕被殴打,被虐待。
与家里断绝关系,与人同居被抛弃,做情妇,杀背叛的爱人,获罪入狱。都是因为想爱,想被爱,想拥有幸福,并且不懈的努力着追求幸福,松子的一生就这么混乱而竭尽全力的过着。
■
电影的表达和色彩采用一种喜剧的方式进行,却凌厉地呈现出悲剧的内涵。这是放大的我们的生活,竭尽全力而事与愿违。看的是电影,又好像看的是苍白无力的现实。
电影配乐也是亮点,每次陷入痛苦中的松子,只要发现一点点希望,音乐就美好的如同迪士尼童话,好像自此后幸福将到永远。整个影片给人一种色彩明亮欢快的绝望,反差的镜头切换,让愉快如入云端,痛苦如坠深渊一般。松子的遭遇让人心疼,她遇到爱时的雨过天晴又觉得好像一切都会过去的,都会好起来的。然而,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失望湮没。
我们如同宇宙间最渺小的存在,却永远坚信,只要做出足够的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美好。我们积极的对抗着,在追寻美好幸福的途中所遇到的艰辛和痛苦。
电影的末尾,松子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向天堂的方向拾级而上,她依然高唱着她最喜欢的那首歌曲……她向天堂靠近,这个荒凉的尘世已被她抛在身后。她这不被人爱的,被人嫌弃的一生,以及她的苦难也随着她生命的结束而结束了。
回想起最后一次离开家乡的松子,在电影所演绎的一段画面中似乎隐喻了松子以后的命途。
……傍晚时分,落日余晖跌落在水面上,坐在车窗边的松子,看着窗外的粼粼波光,她想起了童年时,在河边独坐的自己,目光充满了留念和不舍,她知道,她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不久之后,夕阳也将黯淡无光,就像一首歌的尾音,就像她每一次竭尽全力的,爱的付出,终以黑暗收尾。
——爱与被爱,即使遍体鳞伤,我们也从未想过放弃。
这个人是松子,或许,也是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