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词牌,基本上是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也有少数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目前发现有3种写作结构可以借鉴参考。其一是上下片各一个起承转合,过片采用顺接或不接;其二是上片两个起承,这两个起承句式类似,表达的内容也近似,下片再完成起承转合;其三是上下片各五句,前面四句景物铺垫,第五句抒情或寓情于景。
一、上下片各一个起承转合的情况
虞美人(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首句起,第二句避而不答,承。第三句转,不接着写往事,而是写小楼。第四句承第三句,上片作结,“故国”承第三句的小楼,“不堪回首”合第二句的往事,“月明中”合第一句的春花秋月。
2、过片顺接。“雕阑玉砌”承上片尾句的故国。
3、下片起承转合。首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不接着写雕阑玉砌,而是指出愁。第四句对第三句作答,全词收尾,并合上了上片的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唐·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第一句起,风回庭绿。第二句承,接着写春意,柳绿。第三句转,不写春意盎然的景色,而是写主人公凭栏且无言。第四句承第三句作结,接着写凭栏所见所感,“竹声新月”合了前面的春意盎然,同时留了一个“似当年”的尾巴。
2、过片顺接。笙歌承着竹声而写。
3、下片起承转合。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虽然还是写景,但是已经有所变化,香暗楼深。第四句承着香暗楼深而写,同时点明“思难任”,合上了上片的“无言”、“似当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第一句提出结论,起。第二句承,写具体的美景,远景。第三句转,没有接着写美景,而是写使君。第三句合,避而不答,醉倒且徘徊不单单是因为酒,还有湖山美景。
2、过片顺接,接着湖山美景而写。
3、下片起承转合。第一句起,视觉,第二句承,听觉。第三句转,不写景,而写夜深欲归。第四句合,寓情于景,合上了湖山美景。
虞美人 赋虞美人草(宋·辛弃疾)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首句起,第二句承“得意”。第三句转,不写得意,而写悲。第四句合,与前面的“当年得意如芳草”对比。
2、过片顺接,承“奈君何”。
3、下片起承转合。首句起,第二句承“不识苦”。第三句转,写虞美人草。第四句合,承第三句,同时合前面的“苦”。
虞美人(清·纳兰性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第一句起,写相见。第二句承,写相见后的事情。第三句转,不接着写相见,而是写分别。第四句承第三句,“月明中”合相见时的团圆。
2、过片顺接,接着写分别。
3、下片起承转合。第一句起,孤眠,第二句承,枕头上有泪痕。第三句转,不接着写分别后的悲痛,而是发问。第四句合,承第三句,“画罗裙”合上片第一句的相见。
虞美人(清·纳兰性德)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第一句环境描写,起。第二句承,同时环境描写中加了“屧粉”,景中有人。第三句转,没有写景,也没有写“屧粉”,写“采香行处”。第四句承第三句,合,“翠翘”合“屧粉”,“恨”合第一、二句的情。
2、过片顺接。“回廊”承 “采香行处”。
3、下片起承转合。首句起,第二句承“相思地”。第三句转,写主人公的动作,灭灯靠近花阴。第四句合,合了前面的“恨”、“相思”和景物描写蕴含的感情。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因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第一句起,第二句承“江南信”。第三句转,不写梅破,也不写春近,而是写梅香迟。第四句合,梅开遍南枝,合“江南信”、“春近”。
2、过片不接。没有接着写梅花,却用了典,暗合梅花。
3、下片起承转合。第一句起,第二句承“花妒”。第三句转,写自己。第四句承第三句,“少年心”就是“愿杯深”;合,“去国”合上片首句“天涯”。
虞美人(宋·晏几道)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
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不过转的幅度不大。第四句承第三句,同时“陇头寄春”用典,合前面几句。
2、过片不接。没有接着写梅花,也没有写陇头寄春。
3、下片起承转合。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同时把上下片勾连上。第四句合,合上了下片前面两句。
虞美人(宋·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洄,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首句起,二句承。第三句转,不写碧桃,而写山和水。第四句合,承第三句,并且花开合上了一二句。
2、过片顺接。承“为谁开”的感情而来。
3、下片起承转合。首句起,二句承。第三句转,情感宕开一笔。第四句合,承第三句,同时合了前面的感情铺垫。
虞美人(宋·欧阳澈)
玉楼缥缈孤烟际。徙倚愁如醉。雁来人远暗消魂。帘卷一钩新月、怯黄昏。
那人音信全无个。幽恨谁凭破。扑花蝴蝶若知人。为我一场清梦、去相亲。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第一句起,登楼。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承,借景抒情,写愁和销魂。第四句完成转和合,“帘卷一钩新月”直接写景,但没有赋予主观情绪,转;“怯黄昏”合,“怯”合前面的愁合销魂,“黄昏”合前面的景物描写。
2、过片没有接着写黄昏,也没有接着写怯的种种表现,而是写“雁来人远”的那个人,属于不接。
3、下片起承转合。第一句起,第二句承,同时用“幽恨”把上下片勾连上了。第三句转,没有接着写谁破,而是写蝴蝶知人。第四句合,紧承第三句,“去相亲”合上了前面的人远音信无。
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帖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首句起,第二、三句接着写景,承。第四句转合,“独向小楼东畔”转,“倚阑看”合,指出以上景物都是倚阑看到的。
2、过片顺接。发表倚阑的感慨。
3、下片起承转合。首句起,聊发感慨。第二句承,接着写景。第三句转,写人。第四句以景物合。
二、上片两个起承,并列结构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两个起承,对比。第一、二句起承,少年听雨。第三四句也是起承,壮年听雨。
2、过片顺接。
3、下片起承转合。第一、二句起承。第三句转,抒情,悲欢离合对应上面少年、壮年、而今听雨的变化。第四句合,承着第三句,以景作结,同时“点滴”合上了前面提到的雨。
虞美人(宋·苏轼)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上片两个起承,句式类似。第一、二句起承,持杯劝月。第三四句也是起承,持杯劝花。
2、过片顺接,承上片的持杯、月、花。
3、下片起承转合。第一起,第二句承“醉”。第三句转,不写醉,也不写荣枯事,写此欢知道的人很少。第四句合,承第三句,合“酒”、“花”。
三、上下片各五句,前面四句景物铺垫,第五句抒情或寓情于景
虞美人(唐·毛文锡)
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宫锦。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度沈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结构分析: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
1、上片结构。前面四句写景铺垫,从屋内写到屋外。第五句抒情。
2、过片继续写景。
3、下片结构。前面四句接着写景,还是从屋内写到屋外。第五句寓情于景,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