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初出茅庐,面临挑战是诸多的,前进道路是曲折的,要带着“问号”勤思、善思、会思,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搞清楚问题症结在哪里,弄明白解决路径在哪里,捕捉“好点子”、开对“药方子”、蹚出“新路子”。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解剖麻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研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亦不能亦步亦趋、依葫芦画瓢,否则容易陷入事倍功半、东施效颦的境地。调研要多一点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不仅要“身至”,更要“心至”,寓思于行、寓思于心,才能练就真本领、解决真问题。群众的诉求往往是多种多样的,群众的困难也各有差异,因此在为民服务上应细致入微。党员干部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群众难处的眼睛,全方位、多角度地发现群众涉及“衣食住行”的实际困难。极少数基层干部“事不找我,我不找事”,热衷于“坐”在办公室里考问题、作决策,不愿到条件艰苦和困难较多的地区去访贫问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闭门造车”式的工作方法只会脱离实际,党员干部应端正作风,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听取群众最迫切、最渴望的心声,明白群众的所需所求。“摸摸被子厚薄”“多看一眼屋子”,把“国之大者”怀揣在心中,把群众的“难事”“愁事”放在眼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好的注脚。”人民群众是各种方针、政策的直接承受者,政策合不合适、实施得怎么样、干部的作风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工作的实施必须将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效于民,避免“看似动作不少,只是原地空转;自己乐在其中,群众苦在其后”此类相似的情况。党员干部通过线下线上各种方式畅通问“效”渠道,充分保障群众广泛参与、充分知情、全程监督的“话语权”,让群众来“阅卷”、请群众来评价,以群众的呼声看实效,及时发现群众不满意之处、及时纠正办事不恰当之举,调整办事方略,把实事办在人民心坎上。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夜问中年 近日,国家主管摩托车(电摩)产业发展规划的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被立案调查了!虽然,没有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