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插花意识基础的时候
看到了一幅作品“东方古典插花”
下面配的是一段很多人都可以背的文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突然想起前两天看的《超时空同居》
为了遇见你,晚点又有什么关系。
所爱隔山海,山海也并非不可平。
有一些小伙伴来找我想听故事,
我先让他们把自己的故事告诉我,
大多都是感情问题。
总结一下大概就是
“为什么我才二十几岁就感觉自己不可能再爱了”
“为什么我那么拼命的付出,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想要好好经营一段感情了,但是想到要做那么多事情,就立马怂了”
与其说是个性使然,不如说是时代的潮流如此。就像食堂窗口,哪怕知道快餐是最难吃的,大妈手是会抖的,但是排队最多的永远还是快餐。
因为它便宜,因为它不需要等,因为它仅仅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下,现在有多少人是从陌生到认识到熟知再到一步步接触最后走在一起的。
很多人都是一顿饭一场电影,甚至是一次夜场扒互相加了微信半夜寂寞的时候聊两句就感觉“嗯,他(她)还不错,在一起试试吧。”
不论是贴吧知乎还是段子抖音,看到那种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去祝福,还会偷偷的羡慕。
别不承认,我们很羡慕,但是自己又怕去经历那么长时间的马拉松。
再让我们去经历一次高中大学这不现实,我一直深以为然的一句话是“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
连我们的王校长在二十岁的年龄也在高级学府读书,哪来那么多所谓的在最好的年纪碰到最适合的人,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扯淡。
有一个女性朋友和我说“我没有车子房子的压力,所以我打算在25岁之前可劲玩,到处走走,我要谈很多次恋爱,因为那时候我还年轻,我不想早早的就被婚姻家庭孩子束缚住。”
我没有资格去评价她的想法是对是错,但是对于这种态度我打心底是欣赏的。
我看过了太多在二十岁出头年纪却活的像个八十岁的老头的人,打游戏可以十几个小时不吃饭的,周末可以在床上躺两天的,大二了让他自己出十公里的门却不认识路的。
我相信能在这个APP看到这段文字的都是差不多的同龄人,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态度和想法,不燥一燥怎么知道社会深浅,不拼一拼怎么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大学这条路我不相信从头到尾都是坑,能让我从大一摔倒大四。
也祝愿所有看到这里的找到自己对的人,燥起来啊旁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