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在早上四点钟给我发信息说她失眠了,因为相恋五年的男友和她分手了,我问她原因,她说可能是自己太作了。我说既然知道自己太作了,那为什么不调整呢?她说如果我不作,我怎么知道他爱我呢?我表示对这种爱的观点不敢苟同。
虽然大部分的人都谈过恋爱,也都步入了婚姻,然而从恋爱和婚姻的质量来看,很多人是没有爱的能力的。
徳裔的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写过一本书叫《爱的艺术》,弗洛姆认为,人们对爱的理解是错的。人们会觉得,我没有找到值得爱的那个人啊,找到了,自然就会了。就如你不能说,我不会画画,是因为我没有看到想画的东西啊,看到了,就会会画。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去领悟,然后去锻炼的能力。
弗洛姆关于爱的艺术有三个重要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爱是给予,而不是获得。
不成熟的爱总是希望获得,而不是给予,就如人在小孩子的阶段,虽然能够感受到爱,然而却是不成熟的爱,就如去年有一个词很火叫“巨婴”,一个侧面就是指一个人年龄成长然而心理却没有成长,对于爱总是会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自我。爱是从你自己的内心中生长出来的东西。爱是力量的最高体现。真正的爱是要唤起对方的生命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别人。爱是要给人生带来新的内容的,而不是从已经有的内容里索取更多,只有这样,爱才能生生不息。所以,弗洛姆告诉我们不要等待别人给你,你自己是完全有能力去爱别人的。为了更好地去爱别人,我们必须让自己变得更生机勃勃。
如何实现这种爱呢?
1、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什么样的人最异性最有吸引力?那就是热爱学习不断成长的人。原因就是这样的人才总是能够给予对方的人生更新的内容。
为什么说一段感情的保鲜期一般都在六个月,之后就会慢慢转淡,原因就是六个月时间两个人已经足够熟悉,已经无法给对方更新的感觉。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成长?一个标准就是过去一直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到了现在后豁然开朗。
最好的感情当然是两个人共同成长,这也就意味着双方都是能给对方以新的感知。
2、做一个不抱怨的人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体现一个人的无能,尤其是相爱的两个人,如果开始相互抱怨,那么这段感情离末日已经不远了。
如何修炼自己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那就是让自己总是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等待。
第二个观点:父母的爱会影响到孩子。
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而父亲对孩子的爱则是有条件的。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则代表着人类的社会,世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务的世界。
弗洛姆说,父亲爱孩子,实际上是因为私有制和财产继承权的出现。父亲对那个将要继承他的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他总是要挑选最合适的儿子来当继承人。所以,父亲对那个将要继承他的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他总是要挑选最合适的儿子来当继承人。所以,父亲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旅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爱都是有价值的,都能唤醒孩子心中的良知。母亲对孩子说:你的任何过错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我会一直为你祝福。父亲却说:你要是做错了,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才能够得到我的爱。
如果你的父母一直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来养育你,那么你是非常的幸运,因为你的爱是没有缺失的。然而现实中有一些家庭的父母却未尽到爱孩子的职责,造成了种种的问题,例如忙碌的父亲为了弥补歉疚之心对孩子是百般溺爱,例如全职的母亲因为繁重的学业和家务对孩子是百般苛刻……
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父母尽责的爱,那么在成年阶段之后要学会补上这一课。
第三个观点:爱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艺。
和任何技艺一样,你要是想纯熟地掌握,就必须要有纪律、要集中、要有耐心,还要有极大的兴趣。
弗洛姆给我们出的主意就是,为了掌握爱的艺术,我们必须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不妨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你要学会专心地做一件事情,专心听音乐,专心地看书,专心地谈话,专心地欣赏绘画。这个建议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很难做到集中,我们的文化似乎是为了培养分散注意力,而不是集中注意力。
要想掌握爱的艺术,我们还要有自我省察的能力,有移情力。你总要了解对方吧,那就要学会时时刻刻省察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为自己找辩护的借口。你必须克服自恋,要学会客观,要对人和事物抱有开放的态度,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为了克服自恋,我们必须学会谦恭。理性、客观和谦恭,这是我们一辈子都应给为之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