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是个男孩子,7月份生日,在班里年龄小个子也小。但是,豆豆是个外表柔弱内心有力量的孩子。
每当回忆豆豆,一些画面会跳出来:上课总是坐姿很端正眼睛看着老师认真的听讲,下课总是第一个把桌椅收拾好冲到教室门口去排队,周五考试那半天总是很兴奋,上台回答问题或者讲故事偶尔会流眼泪,哭的时候喜欢赖在老师身上不说话也不下来的样子。
下面是我对豆豆的一些关键特点的回忆和评价。
1. 学习态度严谨:严格遵守学校纪律与规定
有时候看豆豆对待上学的态度,让我觉得他不是一位6岁的小朋友在一所商业培训机构上学,而是一位小华侨在英国上皇家学院。豆豆有一身小西装,似乎还配着领带。他对待学知识的态度也很认真,像哈利波特在学魔法。每天早上豆豆会早早的就到教室准备晨读,如果计算全班孩子参加晨读的总时间,豆豆一定是遥遥领先的。他到了教室之后也会按部就班的拿出晨读书,坐得很端正的开始朗读。他朗读时非常认真,能看出情感陷入。数学课上,每当老师问“上节课讲什么了?”时回答最快速正确的一定是豆豆。
我喜欢坐在最前面的角落观察每个孩子上课的神情。豆豆几乎每堂课都是坐姿端正眼睛看着老师在认真听讲,老师问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会及时在座位上回答,声音不大也不小,刚好老师能听见。
豆豆的文具书本也是准备得非常充分的。在我印象里豆豆几乎没有忘记带某堂课的书本,文具盒里的橡皮铅笔也准备得充足而齐全。如果偶尔遇到英语课需要用到水彩笔和英语作业本,班里有一半的孩子都在到处借同学的,豆豆一定是那个乖乖拿出作业本和一堆水彩笔的孩子,旁边的同学围过来借。豆豆就是这样的风格,让你感受到这就是最适合当下教育体制,适合学校教育的孩子类型,是大部分老师最喜欢的孩子类型:乖巧,懂事,学习认真,听老师的话。
2. 课间自律
记得刚开学不久,班主任西西老师开始要求孩子们下课桌上不放任何物品,椅子放进桌子里,所谓“还原处”。第一次这么要求之后,班里有两位同学就记住了,每次下课都习惯性的把物品放桌斗里,椅子放到桌子下,然后快速的到教室门口排队准备上厕所。其中有一位就是豆豆。而且每次排队都是第一个。对一个不到六岁的孩子,能做到这样,实在让人佩服,非常了不起。
3. 好鼓不用重锤敲
豆豆有一种追求卓越的内驱力,是自我驱动的。换句话说,这孩子自尊心特别的强。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开学后不久豆豆讲故事。我们班安排了每天中午孩子们午睡前讲睡前故事,刚开始实行预约制时,豆豆说反正他肯定不想上台讲故事。但是别的同学上台讲了几次后,豆豆似乎改变了主意。终于在一次预约时,豆豆主动说他要预约下次讲故事。豆豆平日里是非常不喜欢上台发言的孩子,对他来说,上台讲故事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这次他主动要求了。到了豆豆讲故事的那天,豆豆乐呵呵的上台了,下面同学在起哄,豆豆看着下面的同学,突然就不说话了。班主任老师问豆豆准备好开始讲了吗,豆豆不说话,看着全班同学,突然眼圈就开始红起来,眼泪大滴大滴往下掉。我赶紧把孩子抱去了旁边的小教室里。孩子就在小教室里坐在我腿上不停的哭,哭得全身发抖。时间长了,孩子哭累了,就静静坐在我腿上,也不说话,也不下去,就这么坐着。持续了一段时间,我问豆豆是因为别的同学在起哄吗,他摇头;是因为忘记讲什么了吗?他沉默;是因为紧张吗?他沉默;下次还讲吗?他沉默。就这么沉默着过了很久,我再次问豆豆下次还讲吗?豆豆微微点点头。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让我没想到的是,下次预约讲故事,我问豆豆约吗,豆豆点了点头,笑了笑。到了豆豆讲故事那天,他上台了,虽然我能看出他的紧张,但是明显能看出来他在家准备了。后来我思考了为什么豆豆会愿意上台讲故事,我能得到的原因就是其他的几个成绩优秀的孩子都上台讲了。豆豆觉得他也应该是可以的。这就是豆豆的内驱力在起作用。他当时哭,是因为这件事很重要但是自己做不好,他在埋怨自己。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否定自己,而是继续努力。有些事,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再小不过的事,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非常难。而我们要看到那些遇到困难受到挫折但是勇往直前的精神。
4. 炙热的爱静静燃烧
刚开学的时候,豆豆是个“自私”的孩子。他不怎么爱分享物品,也不太关心别的同学。记得那时候他和班里另一个高大的男孩子时不时就在课间动手比划,每次都是他受伤,然后扔出一句:你道歉也是没用的,我是不会原谅你的。考试的时候豆豆也会特别认真的用文具盒挡住自己的试卷,生怕旁边的同桌把他的答案看了过去。那个小模样我现在想想都忍不住笑。但是,豆豆在这三个多月里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记得有一次课间时我看到地上有块橘子皮,就询问了一句这是谁扔的,班里一位男同学刚好路过,顺手就把橘子皮扔进了垃圾桶。我询问了这位男同学是他扔的吗,这位男同学说不是他扔的。我当即在班里表扬了这位男同学的行为。就这么一件小事,不知道是不是触发了豆豆内心深处的什么,从那时起,每当老师提到班里地上有点乱时,豆豆就开始静静地找地上的垃圾,然后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扔完再静静地回座位坐好。有时候我会问豆豆这些垃圾是他扔的吗?豆豆会很高兴的说不是他扔的,他就是顺手处理了。
还有一次,豆豆中午和妈妈临时外出,下午上课前回到教室带了一小盒糖果。班里有一个同学看到了问豆豆要,豆豆就给了,没想到全班同学都开始围着豆豆要糖吃。我喊停之后问豆豆是否愿意分享,因为每个同学分一颗的话,大半瓶就没了。豆豆很高兴的说他很愿意,于是教室里继续闹哄哄的分糖果。分完糖果后,我能看到豆豆脸上挂着满意的笑。
豆豆是个有心理距离的孩子。他的人际关系是谨慎的。刚开学时,班里就有孩子抱着老师叫妈妈,或者一屁股就坐老师腿上不下来,时不时乘老师不注意在老师身上亲一口。但豆豆不这样。他会远远的看着这些举动。他对老师彬彬有礼,但保持着距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豆豆悄悄地跟着老师了,再后来就冷不丁的在课间抱着西西老师不撒手,或者悄悄站在我旁边,趁我不注意小屁股就坐到我腿上来了。在我看来,豆豆的爱是很珍贵的,他的爱不会轻易给出,但是一旦被他接纳,他会全身心地托付。豆豆的爱很厚重,而且是静悄悄的。
5. 亲子运动会为什么会冲妈妈发脾气
毕业典礼那天的亲子运动会环节,我惊讶的看到了豆豆的另一面。豆豆歇斯底里的一边哭一边向妈妈发脾气。我从来没见过豆豆在班里这样发过脾气,平时顶多就是撅着嘴抱着胸嘟哝几句。当时我想一定是某个环节豆豆被逼急了,进入了他从婴儿开始到现在熟悉的一种图式里。第二天我询问了豆豆发脾气的原因,了解到他觉得某一个游戏太难了,爸爸没有帮助他反而责怪了他,他很委屈。碰巧那个游戏我也参与了。当时另一个孩子也觉得太难,孩子姥爷帮忙拼了一会儿也觉得太难,让我帮忙一起拼,我又叫来了另外一位拼完自己任务的孩子,四个人一起,也没在限制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孩子姥爷看孩子没拼完又着急,对孩子说没事,这拼图真是有点难,咱们已经拼得不错了。那孩子很高兴的就去找老师盖章了。
我想说什么呢,豆豆是个对自己要求不低的孩子,当他在寻求帮助的时候,一般就是困难超越他的能力了。作为这类孩子的家长,要让孩子开出美丽的花,更好的方法是欣赏,赞美和帮助他。有一句英语:you appreciate, then you get appreciated.当你去欣赏赞美,你会有收获。豆豆就是这样的孩子,他不是马车,是汽车。他需要的不是拉,他需要的是加油。
6. 豆豆的听课质量
豆豆每堂课都坐的很规矩,眼睛看着老师专注的听讲,也积极回答问题。但偶尔的,我会发现他虽然在听,但似乎思维和理解力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刚开始,我觉得是豆豆在某个难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上有困难,属于生活常识欠缺造成的知识整合素材太少影响到课堂教学,这个问题很普遍。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发现豆豆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的地方,表现在对专业术语的使用上。班里一部分上课学的快的孩子在遇到新的专业术语时,会自动的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日常语言来做类比,但是豆豆会直接使用专业术语。因此,当他遇到一个新的概念时,他会有个稍微慢点的过程,但是后期一旦掌握,并稍加练习,这个概念很快就直接被使用,不需要转化成其他类比或近似语言。这种情况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专家语言。相信豆豆在进入学龄后,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的量,形成系统后,这些模型会加速运转起来。当下需要做的,就是逐渐积累,形成模型体系。所谓聚沙成塔,聚木成林。这种概念的积累,在后期学习中,学习能力的增长是指数级的。
7. 同伴交往不太顺利
孩子们课间会去教室外面绘本区域做游戏,各种角色扮演的游戏在这里展开。孩子们扎堆在一起做游戏总少不了开心兴奋和伴随而来的矛盾,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几个孩子刚才还好得就差穿一条裤子了,现在就开始争吵,然而过一会儿又和好了。这种情况更多发生在女孩子之间。我们班男孩子数量相对少,只有5个人,就这么5个男孩子,还在刚开学的时候发生过几起打闹事件,造成了人为物理分割,也就是有两个男孩子需要老师时刻提醒他们不能在一起玩。
也许是天生气质影响豆豆偏粘液质,也可能是游戏力方面没有在幼儿园培养起来,我没看到过豆豆在班级里张罗某个游戏,他也没有很熟稔的很快卷入某个游戏忘我玩乐。更多的时候,他会远远的看着别的孩子做游戏,或者就干脆在教室里和其他零星的几个偶尔在教室里呆着的同学聊聊天。最近课间会在老师身边转或者粘着老师。我曾经问过豆豆想不想过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豆豆说不想。但是我从他的眼神里和多次课间他的行为上,我会觉得他还是有所期盼的。那么,如果豆豆希望和小伙伴们交往得更深刻,要如何去改进呢?我想,也许家长使用下面一些方法能帮助到他:
首先,需要和孩子沟通交流他是否渴望和其他孩子玩游戏,或者是否有非常友好的小伙伴。当孩子表达出自己没这样的需求时,我们不去推孩子,只是经常探讨这个话题。
当一旦某一天孩子提到自己对交友有渴望,但是不知道该如何交往时,家长就需要帮孩子出谋划策了。班级里最简单的突破口就是一些社交明星孩子。例如我们班里的妙妙就是这样的明星。妙妙总是能想出好的点子带动全班去玩某一个游戏,虽然脾气暴躁容易在具体事件中言语攻击造成矛盾,但却总是对事不对人。对同学像大姐姐一样愿意带着一起玩。如果能和这样的同学一起玩,时间久了自然就知道游戏大概都是怎么玩的。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同伴交往必然会发生矛盾,尤其是小朋友。一定要在孩子每一次和同伴有矛盾回来抱怨的时候站在自己孩子这边支持他,并津津有味的听这些故事。
这三个多月里,我看到的班级里除了周周外的每个孩子的社会交往,都是磕磕碰碰的。但是在磕碰当中,孩子们的发展却不同。有些孩子在玩乐和矛盾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特点风格更加张扬个性,有的孩子会从一开始的内心容易受伤到现在自己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处理,还有些孩子从不会玩到模仿到现在的顺从也变成了游戏里的主力成员。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在社交挫折中不知所措,一部分孩子一直作为旁观者不卷入。
我想,一定会有人说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不想和别的孩子玩就不玩,要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但是我认为大多数孩子不去参与到游戏里的原因,只是技术问题,是小时候没机会和环境发展游戏力,进入了某一种图式,需要得到解决方案。仅此而已。打个比方,这种问题就像某个孩子不会做应用题家长和个别公众号分析归因孩子的阅读理解水平,识字水平,教材不合理情况等等,然而我认为更应该马上和老师联系询问孩子上课有没有开小差玩橡皮。
8. 临场发挥能力有待加强
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
第一个情况,根据日常中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作业的完成,豆豆都是班里非常出色的,甚至是最出色的。每一周的知识点他都在当堂课里掌握了,作业反应出他是学明白的,然而周测时他却总是在某个细节上出错。数学的快快算问题也很类似,他会在某个细节上做错,一问马上就知道错在哪里,然而同样的问题又无法做到在下一次避免。
我们进行过一次幼升小面试模拟。豆豆在面试前,已经能熟练背诵晨读书里一半的唐诗了,在班级里算背得不错的。数学拼音学的也不错。然而在面对三位老师时,豆豆似乎很紧张,他说话声音非常小,好像一个做错了事刚被家长训了一顿的孩子。在问到最喜欢的唐诗时,他不说话,追问之后他只是摇头。面试老师和他确认是否不会,他点了点头没说话。后面的计算题,拼音题发挥得也不好,最让我惊讶的是英语题刚开始也不回答。豆豆可是上了两年多的全外教幼儿园。而和豆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嘟嘟和滔滔,尤其是滔滔。在我看来,滔滔课堂学习并不好,至少一堂课中有一半时间注意力不在课堂上,但他是临场高手,能把60分的实力发挥到90分。但豆豆是有90分实力的孩子,他却只发挥到了70分。
事后我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反思。我能找到的原因,是两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相差很远。滔滔、嘟嘟和然然是我们班参加面测的孩子里得分较高的几个孩子,他们的共同点是平日里表达能力都极强,能说会道,滔滔然然喜欢争取一切机会和老师同学聊天,甚至争论;嘟嘟热衷于讲故事,而且偏好自己编故事,随便编一个故事,如果老师不阻止,讲十分钟是没问题的。在数学课堂上,嘟嘟也非常喜欢复述自己的解题思维,每次都能把所有思考细节做完整还原。豆豆在这方面就有所欠缺,甚至他对此不感兴趣。和豆豆有类似问题的人还有熙熙,但熙熙比豆豆情况好一些。因此,我非常鼓励孩子大胆去说,去编故事,去聊天,去表达。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
最近发现豆豆上课忍不住要回答问题,当老师请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时豆豆会悄悄提示同学答案,当老师还没请自己时,豆豆会赶紧举手。孩子正在悄悄变化。
最后,对豆豆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和家长能做的,就是去欣赏他,看到并赞美他的每一个努力(不是成果,是努力),他不需要鞭打,他需要的是被看见,以及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