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人问我: “你有聊的来的网友吗?”
我答:“有啊。”
“有几个?”
“不知道。”
然后人家就以为我是白痴,傻到连什么叫聊得来都不知道,有耐心的人会再跟我解释一遍,所谓“聊得来”就是有话说,有共同语言,然后我有点“傻傻的装懂”着回复人家:“嗯”。
说实话,被我划为“聊得来”的人还真挺多,可是,并不是聊得来就天天聊,天天聊,聊什么啊?那不是聊天,那是无聊!
接下来我要说一个人,我也不知道他真正的职业,但我知道他最闪光的身份,就是球场解说员。我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不知道他身高体重,没见过照片,但这并不影响我觉得自己很熟悉他。现在很多陌生人,加了好友就问姓名,问年龄,要照片,问工作……遇此情况,我会直接咔嚓!问什么问,你是户籍民警么?
Oh,my god!跑题了!
我要说的这个人,我们基本没有利用聊天消息那个功能聊过。我记得他是我在百度贴吧给团队作者部门寻找新人的时候“捡回来的”,我喜欢这么说,他会不会介意我不知道,反正我不怕被他知道。
相遇差不多能有三年了,没有现在人的所谓聊天,最多的交流就是,他发个朋友圈,我跟一句评论。
以前那家伙不怎么发圈,最近发的东西都是一个链接带一个“简介”,我称之为“序”。
最讨厌跟风,所以朋友圈的链接我很少看,只是偶尔一些我心中的“大人物”发圈我会看,这个与身份无关,主要是人家的人生观令我折服。
最初,那家伙发的链接我也看,后来我的懒病复发,又懒得看了,只看他的“序”,而且百看不厌,每次都能从中品出很多味道,随之而来一些感触,然后,我就觉得这就是我要的收获。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ship green.
君子之交淡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