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上了一门名著阅读赏析的选修课。不出意料这门课是老师的独角戏,不过我就喜欢听老师侃大山。
闲话不提了,之所以说起这个选修课,是因为这位老师教给我们一句话。大意是在说,在欣赏名著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用世俗的伦理道德来看待文中的人物。据她说这该是学中文的人的常识,不过也有学生到了大四却还是不懂,谈起某名著人物,说某某真是“坏”。
当然,老师肯定不是让我们放弃自己的道德观念。但是放下心中对书中人物“正义”或“邪恶”的判断时,才能看到更多。
我们能看到什么呢?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以前一直觉得宝玉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他三心二意,四处拈花惹草,见一个爱一个,最讨厌他不能保护可怜的林妹妹,甚至时不时地朝她心上插一刀。看我这么几句话您可能已经忍不住笑了。放下心中对宝玉的“判决”之后,更能看到红楼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一个世家大族的落没。我们借着红楼看到了从主子到奴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无一不是有血有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从红楼中各个人物各自的立场来看,就会发现正义与邪恶,善良与狠毒,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尤其是主要人物,人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各个都有那么几分苦衷。他们行事或许在我们看来是错的,但他们自有一套人生价值观。真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这么一看,现实中的人们难道不是如此吗,谁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呢?难怪有人说,所谓的三观不和其实是,你的观点我不同意。
有些扯远了,总之,个人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如同美人在骨不在皮,情节不一定多么花哨,但是作品里的人物一定要有灵魂,他的一言一行不应该是无缘无故。看现在的网文就不同了,流水线上的产品就经不起琢磨了,不过我没有批判网络文学的意思,现在读者们在网上看小说也是图一个消遣解闷,作者们只有迎合消费者才能生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