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一个沉重又让人敬畏的字眼,他曾出现在每个人的讨论里的,出现在每个人的文字里。那些我们经历的,都成为了他的纹路,在其上刻下印记。
关于死亡
这个话题时常被人提及,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个篇幅,大抵是因为它的出现猝不及防。
下午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个同村的小弟弟今年刚五岁,却被确诊慢粒白血病。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夏日冰刀,晴天霹雳。以前在报道和杂志上看到过相关的描述但这一次却是离自己如此之近,一个五岁的生命,还未曾成长绽放就要凋谢。
书上说这世上本没有感同身受,人类的悲喜并不相同,这一次是发生在身边的事,觉得死亡不再是那么遥远的事情,就像意外与明天,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能做的便是在春天看花,夏天淋雨,秋天赏叶,冬天品雪。在每一日醒来之时,仍能善待自己。
关于困惑
在这条路上,你即使是一个睿智的人,也难免有所困惑,何况我们只是普通的俗人,在喜欢与合适里如何选?在现实与梦想里如何抉择,责任与自由又如何评论。人终究是孤独的个体,但在这个社会里生存,一个人必然存在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里。并不能独善其身,亚里士多德说过“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就是神明”,人之所称之为人处世是因为有感情,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和野兽并无差异。所以在这张网里,我们如何去选择,关于具体的事项,并没有一本书能够详细的去教我们如何取舍,这世界上并无绝对自由,罗曼罗兰早就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作为一个被中庸文化影响久远的民族,在这个时代舶来文化的冲击之下,这一代年轻人思想观,价值观正产生越来越多的变化,追求个性,自由至死。我时常在想人类文明的延续是否是物质文明与精神追求契合的结果。在八十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那些先辈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却仍然有着坚定的信仰。他们从有到无,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而现在在这个物质条件富足的时代,精神的追求与所信仰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脆弱不堪,甚至被当做异类,我甚至有那么一种设想,精神信仰与物质追求是此消彼长的。到后来觉得,物质追求也是信仰的一部分。就换了一种想法,信仰是地基,只有地基坚固牢靠,才有拔地而起摩天大楼的可能。没有坚定的信仰,在被外力诱惑与冲击之下,终究会楼覆墙塌。
关于活着的意义
这类的话题在不少文章里也并不少见,之所以老生常谈,是因为人的独特性,唯一性。你不能对那些抑郁症厌世者说,世界美好,值得你热爱,也许出发的本意是善良,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活着为什么,余华在活着里描述的主角福贵,很多人都说那种人生,便只是为活着而活。在新中国成立与建设时期的那些英烈,他们又是为信仰而活。
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甚至我自己也困惑其中。活着是为了什么?人之所以选择结束自己,大概觉得活着成了痛苦的根源,死了就解脱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活着是比死亡更沉重与黑暗的选择,所以活着的人,往往需要坚定的信念,才可以在这条路上长久下去,有可能是爱情,有可能是牵挂,有可能是背负了别人传承等等
之所以活着,那大概是有所追求或者期望的那么活着便是完成某种使命,这种使命因人而异也千差万别。怕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便是人间仍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