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
文/漫随
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注意力在被无限地瓜分?
无论是工作五分钟,手机两小时,还是计划一大堆,完成没两件。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注意。
我们在反复的拉扯中,不断切换任务。要工作,又要回复信息,还要看看朋友圈有没有点赞;要看书,又要喝养生茶,还要听着音乐哼小曲。
什么吸引了我们,我们就注意什么。任务越多,注意力越分散,效率越低,导致任务积压,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你会发现:注意力,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所以,想要让读者打开你的文章,就要抢占注意力。
吸引到的注意越多,文章的打开率就越高,作品传播就越广,被看见的几率就越大。如此,爆文才有可能。
当然,打开仅仅是第一步。想让读者看完文章并进行下一步动作,还要给他们获得感。所谓获得感,指读者看完要有所收获,不管是解决问题,还是解决感情。
读者的获得感越强,就越愿意为你交付时间乃至其他。良性的互动关系,才会展开。
可见,想要读者打开你的文章,关键有两点:吸引读者和创造价值。
1.文章的吸引力,从哪来
一篇文章想要引人注目,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整体,二是细节。
整体即作者抛出的话题。《写作公式:新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一书中讲到:写作就是写话题,作者的话题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读者就会参与评论。
一般来讲,读者较为感兴趣的话题有四类:
(1)热点话题。包括但不限于时事、新闻、热剧、名人、节日、灾祸、争议事件等。因为热点自带流量,所以追热点可以有效提高文章的热度,若表述合理有趣,很容易引发读者的讨论。
(2)情感话题。自古以来,情之一字,动人心魄。由亲情、爱情、友情衍生出的弃养、出轨、背叛等话题,无一不令人激愤。而掩于朴素深处的真情,更扣人心弦。
(3)职场话题。人的第一要义是生存,而职场,是生存技能的集中体现。如何在这个复杂而又多变的社会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我们需要前行者的指引。职场历险,不得不说。
(4)新奇话题。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潜伏的未知。而我们只能看到,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我们对未来,永远充满着好奇和探索。而一些闻所未闻的故事,更能引人入胜。
确定话题后,就要琢磨细节了。想在细节上取胜,注意两点:标题和导语。
(1)好标题是打开的一半。《写作公式》中指出,爆文标题三要素为:有趣、有料、有效。
有趣,指能激发读者的兴趣。也就是,说到点子上。比如,相比于得到,人们更害怕失去。如果我们告诉读者,不这样做,你将会失去什么,则更能引发大家的关注。但切忌言过其实。
有料,指明确关键信息。就像店名,服装店卖衣服,便利店卖日用。你要说清楚你的文章主题是什么,才能吸引目标用户。
因为每个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而选择费时,思考费力,所以,提供明确的信息,更容易让读者心生好感。
有效,指文章有用。人们打开你的文章,不是闲得没事干,而是想获取优质的信息,解决具体问题。所以,一定要在标题告诉读者:打开不亏,不但有用,还简单易行。
(2)导语决定完读率。也就是说,读者是否接着往下看,取决于第一句话是否有引力。那么,第一句话怎么写呢?常用三个方法。
第一,提问法。问句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让读者产生探究答案的心理。比如,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明明相爱,却互相伤害吗?或者,我可以在30分钟内读完一本书,你信吗?
如此,读者才会接着看第二句。
第二,结论法。一件事情,当你先说出结论时,人们会好奇过程。毕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才算完整。比如,用刻意练习,天才梦不是梦。你不好奇刻意练习是什么吗?
这样,读者才会去看下面的解释。
第三,引用法。无论你引用什么,名人名言、研究数据,还是当前盛事、争议话题,都可以顺势导向主题,吸引读者一探究竟。
比如,研究表明,如果我们衡量、分析、研究和评估得越多,我们对购买的东西就越不满意。你不好奇为什么吗?
恰巧,读者也好奇,他也会像你一样,继续读下去。
2.读者的获得感,怎么给
如何激发读者的获得感呢?先让他们有想看的欲望。这要求我们的文章有价值。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满足用户需求。也就是说,你的文章要切实帮助读者解决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简单有效。
所谓简单,指简单可行,容易操作。比如,你想教大家快速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自己。很简单,把书翻到69页,看自己能否看下去,看得下去就看,不然就换一本。
所谓有效,指实测有效,方便实用。比如,想要快速平复自己的心情,怎么做?很简单,用4-7-8呼吸法:先闭嘴吸气,默数到4,再屏住呼吸,默数到7,最后张嘴呼气,默数到8。如此循环四次,可有效静心。
(2)展现用户品质。有两种方式:代替用户表达或代表用户发声。
同样都是九年义务教育,有的人读完一本书能侃侃而谈,而有的人却有口难言。写作者的义务,就是帮助后者表达情绪。
比如,当你看完一本书,感动得稀里哗啦却不知从何说起时,就需要有人代你表达,帮你疏通情绪,宣泄感受。
所以,触及读者内心深处的文章,自然会被扩散和转发。
除此之外,书写者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不管是勘破生活真相,还是追求梦与远方,只要能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我们就可以代表用户发声。
更近一步,我们还可以呼吁社会关注特殊群体,比如,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盲人发声,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
同样在关注这些群体的读者,也会因为意见相同而自发支持。
(3)激发稀缺心态。人人都有的东西,不稀奇,比如水、空气。但人有我无的东西,绝对能引发你的好胜心,比如,开小电驴的你,难道没有梦想过拥有一辆兰博基尼吗?
有的知识,对于别人来说是常识,对你来说却是新知。你不想把它变成你的常识吗?
如果一篇文章,写的是别人都知道而你不知道的知识,你难道不想看吗?
所以,利用稀缺心态,激发读者的求知欲。他也会因为了解一个新的知识而高兴的。
有价值,才会有交换。当你为读者提供相应的价值时,交换行为就会产生。
包括但不限于时间、流量、认知、金钱和信任。
时间,即阅读文章所需要的时间。当你的文章足够好时,别人才愿意花时间来读。
流量,取决于阅读时长和点击量。阅读时长越长,点击量越高,文章收获的流量就越多。
认知,体现为评论互动和点赞转发。只有当文章戳到痛处,引发共鸣时,才会作为读者的发声器,出现在他们的社交圈,展开互动。
金钱,指文章产生的实体收益。当有人喜欢你的文章并愿意付费时,知识就能变现。
信任,指认同你,支持你,愿意和你一起成长的读者交付于你的信任,俗称铁粉。他们会给你坚持下去的勇气,成为你最坚实的后盾。
3.相互的责任感,怎么建
信任之上,能让作者和读者相互成就,实现各自价值的,是责任。
作为作者,必须做到三件事:第一,圈定目标群体。没有靶子的箭,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写作也是一样,没有人能写出所有人都喜欢的文章。
所以,知道你为谁而写,才能精准吸引用户,长远发展。既想捡芝麻,又舍不得西瓜,最终只能两手空空。
第二,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就像开饭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穷才怪。
我们都喜欢稳定的东西,因为有安全感。所以,稳定输出,才有稳定的读者。
第三,以读者利益为出发点,切实解决问题。胡吹乱侃,注水文章,没人喜欢。要写,就接点地气,不要高高在上,评头论足,也不要谄媚讨巧,低声下气。
你写什么样的文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读者。文章有风骨,你我亦是。
同样,作为读者,也有三件事要做。
首先,明确自己的需求。阅读的目的,无外乎这几种:消遣放松、释放情感、提升自我、实现价值。
就像吃饭去饭馆,买花去花店,每一种需求,都对应一个目的。需求不清晰,就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只有当目的明确时,读者和作者才能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你需要,我就在,最好的关系,莫过于此。
其次,有思考地阅读。吃掉的饭,只有被消化了,才能为身体提供营养,读过的书,只有经过思考和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在这个“有问题,搜一搜”的时代,读书不思考,意味着失去了最好的健脑方式。你的大脑,如果不用,就会降智。
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快。读书不思考,无异于耍流氓,既不尊重作者,也不尊重自己。
最后,和作者良性互动。当作者的观点被认可时,我们也要回馈相应的表达。有来有往,有始有终。
台上有优伶,台下有观众,幕起有亮相,幕落有回响。而独角戏,终究难唱。
你的喜欢,是作者最大的动力。
《道德经》里讲到,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你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先付出什么。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付出。
这就是我打开这篇文章的原因,因为它,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