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阅读中究竟包含了什么?要怎么样才能培养检视阅读的能力呢?
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有系统的阅读或粗读和粗浅的阅读。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什么情况下进行略读或粗读?
让我们假设两个相当常见的因素。第一,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你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但是你觉得,或只要你能挖掘出来,书中的资讯及观点就起码会对你有用处。
其次,让我们假设----常会有这样的状况----你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却很有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略读”或“粗读”整本书。
如何去略读或粗读的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有序就先看序。
要很快的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者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后,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了概念。最好在脑海里能对这本书进行一个归类。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这就好比在旅游出发前,要先看下地图一样。虽然隐藏目录页有时是一种营销手段,或者阅读者认为章节标题的神秘性会更有吸引力。但目录纲要还是很有价值的,在你开始阅读整本书之前,最好仔细阅读一下目录,你会明白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了。
所以,不难想明白,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每门新课开始时,为什么老师都会带着大家一起过遍目录。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大多数论述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所列举出来的哪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你所阅读的段落很可能就是个要点----这本书的关键点----或是关系到作者的意图或态度的新方法。
论述类的毕设里可能会包含很多索引,我想这些索引的作用无非就是以上所说。
4.如果书中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通过这些宣传文案有助于对这本书多一点了解.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粗浅的阅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一本难度的书抱着高度的期望,以为它能启发我们,结果却只是在徒劳无益地挣扎而已.很自然的,我们会下一个结论:一开始想读这本书就是个错误.但这并不是错误,而只是打从开始就对阅读一本难度的书期望过高.只要找到对的方向,不论是多难读的书,只要原来就是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那就不该有望之却步的理由.
什么叫对的方向?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度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读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来得要好些----如果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上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很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我是那种容易陷入细节的人,只要遇到不会的就想弄明白,导致得不到预期的收获.今后,得尝试用这章学到的方法.
阅读的速度
所谓阅读速度,理论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的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最恰当的.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但这不只是因为你读的速度快,而是因为在检视阅读时,你只读书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读,不同的目标来读.
感受与收获
刚开始就埋头读一本书,可能会花费时间在一本没有多大价值的书上,或者检视目录后再开始阅读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每一本书,不论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就可以读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