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只有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培育人才核心竞争力。
做好党管人才“加法”。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方向所在、力量所在、优势所在。要健全高位推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完善党管人才的组织体系,优化机构建设和力量配置,加强宏观把控、政策支撑、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确保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破得深、立得稳。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发挥县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总作用,建立月例会制度,充分有效利用各领域资源做好人才工作。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原则,聚焦重大人才政策制定、重点人才工程实施、重要人才队伍建设、核心人才生态打造,推行“书记领题”,推动“双招双引”有机融合,将各级“一把手”推到人才工作的第一线。
做好放权松绑“减法”。没有用人主体的积极性,就没有人才的积极性。人才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要坚持向用人主体放权,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用人主体的话语权和自主权,推动人才尽展其能、尽显其才。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理念,着眼本地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采取灵活多样方式满足各类人才意愿和用才单位需求。推动高层次专家人才资源加速向企业一线流动,帮助企业找专家、找订单、投资金、找项目合作方、找研发伙伴、找技术转移渠道,将“搭把手、拉一把”的“店小二”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
做好激励赋能“乘法”。人才犹如燧石,越激发越能放射火花。要强化正向激励,建立健全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在重要项目课题、技术攻关、实践应用中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英雄帖”等竞争性模式,打破论资排辈,真正做到“谁有本事谁上、谁能干成奖谁”。要探索以赛选才、以赛育才新模式,筛选优质人才纳入人才库,储备高技能人才和后备人才的“蓄水池”。要打造安心留才环境,全面兑现落实引进人才的政策待遇,对企业引进人才在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免费提供人才公寓,促进引进人才在精河安心、安身、安业。
做好机制障碍“除法”。要坚持价值导向、能力导向,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思维桎梏,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发挥领军人才“伯乐相马”、行业组织业内评价、用人主体自主评价、其他市场要素社会评价等的作用,多元化、多维度评价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各自的赛道上崭露头角、竞相奔腾。要健全政府、社会、单位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引入基金、信贷、保险等金融工具,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手段支持保障人才,以“真金白银”为人才创新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