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生活了七八年,除了出门办事,偶尔在小区周边活动,很少有机会和夫人一起逛逛武汉的景点。
本打算到汉口江滩跑步,迎接下周就要到来的武汉马拉松。
顺便到江汉关的酒店去看一下,落实外地朋友预定的房间状况。清晨的地铁人很少,一到江汉路地铁站,武汉马拉松的引导标志便映入眼帘。从全国知名的步行街上走过,历史与现代仿佛交融在一起,别有一种滋味。
江汉路步行街素有中国最长的步行街之称,它有着百年老街的称号。这条街道始建于1906年,是老汉口最重要的商业交通干道。在中国近代史上,这里曾经是华界和原英租界商业金融区的衔接地带。
历史上的江汉路,实际上是华人与洋人租界的分界线,这里聚集的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官僚资本家、民族资本家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
2016年历时2年改造,将历史建筑保留、翻新,改成纯步行的商业街道,也成就了江汉路网红打卡的气质。
这条步行街上,一字排开各式建筑:欧陆风格、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安安静静地伫立着,迎接着江风的吹佛。清晨的江汉路,各门面并没有开门,市民们自然地穿行其间,有晨练的,有溜狗的,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非常悠闲。
向长江边步行几百米,便来到沿江路口,雄伟的江汉关楼下,已经有很多美女在拍照打卡。
江汉关是汉口江滩边的一幢大楼,落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是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物。整个建筑高41米,由四层主楼和一层钟楼组成,按点报时敲钟,远近闻名。百年沧桑,建筑成为历史的见证与符号。
与夫人商量,干脆不跑步了,一心陪她逛逛这里的小街道。走到兰陵路口,巧遇一早点铺,两碗地道的热干面,必须完成过早的仪式。在武汉,早晨吃早餐叫过早,热干面是特色。
热干面出餐快,丰富的调料加上浓浓的芝麻酱,加上一杯豆浆,服帖了胃口,就不慌不忙地慢慢前行。
穿过一条叫珞珈山街的小路,旧时的老街坊模样,让人亲切。小报亭、小副食,人间烟火莫过于此。拐弯进到珞园,方寸天地大,有点上海田子坊的感觉,虽然人流还没上来,但悠闲好玩的铺面,小资味很足,年轻人一定喜欢。
转角便来到黎黄陂路。这条路原建于清光绪年间,1900年由武汉所在的黄陂人所建,号称黄陂路。又因为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黄陂人,人称黎黄陂,1946年此路改用此名。
这里曾经是俄租界区域,经过俄国巡捕房旧址时,我总能想起电视剧《霍元甲》,它里面也经常提到巡捕房,汉口俄租界的这幢大楼保存完好,但又有谁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水深火热的灾难呢?苦难的中国人,永远不要再受别人的奴役。
如今这里换了人间。
属于武汉“慢生活”休闲街区典范的黎黄陂路,时尚精致,年轻的打卡一族、网红达人已经聚集。深灰色的小型方石毛面铺地,形如马蹄,路面冲洗得一尘不染。香樟成排,枝叶葱郁,新绿泛着油光,亮闪闪地让人兴奋、喜悦。
我们则向前走向胜利路口,这里的一栋红色洋楼,非常引人注目。原来是武汉中共中央的机关旧址,中共中内在武汉期间六人行了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而且南昌起义与秋收暴动等重要历史决策均在这里完成。
参观的时候,来了一大批军人。他们的袖标上清晰地标注着“中国人民火箭军”,看着他们作风严谨,训练有素的样子,内心非常激动。
认认真真地把整个展馆看完,从1921年到1927年,共产党刚刚起步。从武汉撤到上海,已经进入地下状态,后来从1934年开始,南下到江西,此后开始与国民党展开斗争,然后开始长征。无数志士仁人和革命先烈的确是用生命铺就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再次穿过黎黄陂路,美景美色让人深感幸福的意义,来自珍惜。步入路口的宋庆龄旧居,再一次回到孙中山晚期的奋斗阶段,革命历程的曲折与复杂让人唏嘘。
半天的红色之旅,很适合这个周未。举步随着人流来到江边,浩渺的长江,与两岸的高楼共同绘就时代画卷,铺在面前。湖北与广西两省的三月三文旅联动正在江滩大舞台举行,热闹非凡。
江风、山歌、艳丽的民族服饰、欢乐的笑脸一起飞扬,小朋友们举着风筝快乐地奔跑着……
我们坐在江边,享受风和日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