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业作家的距离遥不可及,但这个梦想始终不曾破灭。
曾经构思写一部二十年前南下广州的纪实小说,仅仅写了三章就发现这件事太难了。
我是个从来只凭兴趣做事的人,不太愿意难为自己。于是我就越来越佩服那些能写长篇的作家了。
如这十几年前陆陆续续看过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梁晓声的《年轮》,和近几年看的电子书孙皓晖《大秦帝国》,王觉仁的《血腥的唐朝》,想想其他的长篇断断续续看过一些但基本没什么印象。
这不算最近几年看到网络小短文。不过我始终觉得看长篇的收获和平时看网络小短文收获是不一样的。
今天下午外出办事,回来时路过一处街边摆摊买书,驻足片刻,把《资治通鉴》,《史记》反复在掂量了掂量,最终选择一套《山海经》。其实我是非常喜欢历史的,自知自己的历史知识不系统,但是后来觉着《山海经》更好,我是怕自己的想象力会因为历史类书籍给限制了。
《山海经》其实挺好,有文字图画注解,9岁女儿也可以看。于是我又想起十几年前看鲁迅的故事新编里《补天》,《奔月》等作品,许多故事来源于《山海经》,这是一部可以保护创造力的作品。
之所以没有买《史记》,《资治通鉴》是觉着里边的故事大多都比较熟悉,即使在研究也写不来《明朝那些事》和《大秦帝国》这样的作品。我还是研究专心写自己擅长的短篇吧。
不过书有空还是要看的,尽管说电子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电梯,但是电子书还是无法替代纸质书。
最近买了《明朝那些事儿》,但是几个月还是没有看完,还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拿来一本评书《薛仁贵征东》,几十万字的书,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娱乐,几个小伙伴争着看,一个多星期就把这本书看完了。
如今在简书写作已有三年,百家号写文章有三个多月,头条写文章不到二十天,写着写着就到了瓶颈期,没有什么可写。特别是一些专业的知识更是不很清楚。
于是我感叹,还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