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算算,有10年+未在家里面过中秋,而过节似乎已经很久找不到小时那种带有记忆深刻的画面啦。
小学的时候,爸给亲戚看园子,一年中秋和表哥,舅舅一家子在一起过,玩的累了,躺床上睡着了。等到醒来,饭都吃完了,正准备吃哈密瓜。那东西可从未吃过。看我醒来,招呼我吃,但我却满满的怨气,吃饭都不叫我,都这个点啦,吃完瓜就该回家了,热闹节日一点都没凑着……越想越气,便堵着气不吃。看着他们一块块吃进肚,还有说有笑的,妒忌怨气不打一处来。结束后,回家的路上就使起了性子,怎么说都不行,怎么哄也不愿意,我妈就直接骑起自行车走了,我跟着在后面追 ……后面的事情不记得了,不过现在还是能想起当时的月亮真的很亮,很圆。每次到中秋的时候就想起这段,想起自己“鼓气包”性子,还有在月亮下奔跑的场景。许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放不下内心的执念,不愿意表达真实的想法,还给外界各种自己的解释,其实你只需要做你想做的就好啦。
现在对我来说,中秋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代名词,就是和家里人、亲朋好友聚聚,吃饭聊天,已然少了当初哪怕是任性的经历。我在想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生活好点了,日子过的也比以前舒服了,但记忆和幸福感反而少了。回到家至今,之前计划的事情没有做,真的成了舒服的港湾,睡觉很早,起床较晚,生活也不在节奏。本想在唠叨几句,但忍住了,看着爸妈按他们的方式过活着,每天也是在劳劳碌碌,到晚上休息后过完一天……想着生活无所谓好坏,只要自己觉得满意就是幸福的吧 。
再看看妹妹重复自己的轨迹,似乎也行,家里面不变的生活节奏,自己不也很快的“融入”嘛,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妹妹迟早要长大有她自己想要的东西,现在的生活的习惯只会成为她将来的阻碍,就如同现在的我一般。过几天回到工作岗位上,似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把问题归咎家庭环境影响上,这种影响相当于植入骨子里面的,想要剔除,就得有壮士断腕的毅力。如同现在,回到家里面,习惯和行为都在慢慢的符合家里面的规律,给自己的说法是就放松几天,好好和家人聚聚……但实际上却是完全的偏离了主线:
1. 家庭的影响存在,甚至从不会停止,但父母的习惯还是以前的习惯?父母已经在努力得跟进社会的进步,在学习他们力所能及的东西,这种行为就像不懂爱的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在他们能力范围内所能给予最好的。
2.你还是以前的你吗?从毕业后便经济独立,不需要家里面的给予,随着年龄以及阅历的增加,话语权也越来越重,更有许多事需要你来拿主意,如何轻易左右你的思想、行为?而且自己的思维模式也早已经变化,稍微坐下思考,写写东西便能轻易的知道现在所做的适不适合,所以只是给自己又一个低谷的借口。
3.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环境一变,外界的因素一影响,行为的路线就出现了偏差,实则是不清楚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没有清晰准确的目标。行为是检验思想的唯一方法。
当这些感触的到,我想不能再躺着,睡着 ,知道哪里不对就起来做事。昨天还萎靡不振,就跟着呦呵的哥姐去爬山。从出发到下山,我慢慢体会那种变化:出发时心里毛毛躁躁,在车里面思绪乱飞,想东想西,却不知道想什么。下车开始爬山,心不在焉,慢慢悠悠,到山顶开始进入大裂谷,情绪稍微有些兴奋,爬出来后,情绪慢慢恢复,然后快速的下山,再在车里面睡觉……当我从车里面下来的时候甩下头,之前想的都是瞎扯,我的确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没有清晰准确的目标,但我更缺的是一颗“有趣”的心。若是找不到生活的“趣”事,不能开心,快乐生活,那去追逐钱,权这些又有什么用,我打算学习许多的技能,学习英语,打算学习编程,学习不喜欢专业的技能……但这些会要我快乐吗?我能坚持多久,效率能有多高?真正的应该是哪怕很枯燥很乏味,很不愿意学习,但想想以后,想想拥有它后碰到有趣的桥段,嘴角都会不自觉的翘起,那样生活才不乏味。成长都是夹杂着痛苦的,舒服只是留给坟墓里面的人,我以前是这样的思想,但缺少了血肉,成长是不舒服,有时候很痛苦,但这并不是要你缺少“有趣”心的理由,否则人就真的生活很痛苦。
每个人都是攀附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而有趣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