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有固定的屏幕时间的,每天25分钟用IPad学英语,周末除了用IPad学英语,还可以看动画片或玩游戏。这是我们一家三口在家庭会议上讨论通过的约定。
但在一周前,高高因为使用IPad的时间过长,没有遵守约定而被爸爸取消看IPad资格,一个星期之内不能看IPad。
明知爸爸这种教育方式是惩罚,只会是短期有效,长期是无效的,但出于对高爸的尊重,维护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允许他用他的方式,我用我的方式。
与正确的教育方法相比,夫妻之间的彼此尊重和支持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在同一个家庭中,父母双方常常会对同一问题产生不一致的看法。在孩子面前,父母表现不合,会助长孩子的操纵欲和愧疚感。
这两天恢复看IPad的时间,但我发现高高依然有超时很多的现象,但我没有批评和惩罚,而是平静的和他谈。
我:"高高,我们聊聊呗?"
高高:‘’聊什么呀?"
我:"我注意到你今天和昨天看Ipad超时了哇。"
高高:“嘿嘿,是的。”
用"我注意到… "描述这两天看IPad超时,而不是"你每次/总是/又超时了",这样绝对话的词语,因为他有时也会准时关的。
用“我注意到……”表达时,我内心是平静的;而用“每次,总是,又”表达时,我内心则是气愤,烦躁,失望的。有这样的感受,那接着所采取的行动自然是不同的。
我:"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呀?"
高高:"我当时的想法是,奥特曼正要打败那个***怪兽,怪兽逃到**洞里,还没抓到,时间就到了,可是我还想看。"
看到精彩的地方停不下来的不止是孩子,我们大人有时追剧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不是吗?所以这么想就能理解孩子了。
当然,理解不是纵容,而是把关注点转向如何把这次挑战转化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转化成发展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我:"嗯嗯,正放映到精彩的地方时间就到了,有点失落,不想关掉,是吗?"
高高:"嗯,是的!所以我就把声音关小,躲到房间里去看,你喊我的时候,我假装没听见。"
惩罚,带来的一个后遗症就是:我偷偷的干,不让爸妈发现。
惩罚造成的4个后果:
1.愤恨——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板回来的!
3.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a.我下次绝不让他抓住。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我:"哈哈,这样啊。当你躲在房间里偷偷看时,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高高:"想法是不让你看见我还在看ipad。"
我:"感受呢?"
高高:"紧张和担心,担心你走进来说我。"
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感受,表达他的感受,以便他在心里与自己想要的放松、开心的感受做个对比,进而更期待:如何做能更放松、更开心呢?他会更愿意跟着自己想要的感受去积极主动地寻找尊重自己、尊重情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嗯嗯,你感到很紧张和担心,你多么希望你能想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呀。是吗?"
与孩子共情,他会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
接纳他的情绪,不代表允许他的行为。
高高:"嘿嘿,是的。"
我:"哈哈,我能理解,我小时候也会偷偷看电视的,那时没有IPad和电脑。你想听听我对这件事的想法和感受吗?"
和孩子说自己小时候也干过同样的事儿,让孩子更放松,减少愧疚和罪恶感,以避免孩子形成“我是不遵守约定的坏孩子”这样的信念,也为后面能平静的关注解决问题做铺垫。
高高:"嗯。"
我:"当我看到你看IPad时间到了,仍在看时,我有些担心和着急的,因为我看重你眼睛的健康和合理使用IPad的习惯,所以我希望你能遵守我们的约定。当然,有时一个动画片30分钟可能看不完,那么你增加几分钟把它看完,也没有关系。妈妈不要求你一定卡在30分钟,但我也不希望你没有节制的看一个小时甚至更久。"
让孩子看到,不管是爸爸之前的惩罚,还是妈妈的唠叨,背后都是对他的关心和爱。不是他这个人不可爱,而仅仅只是他不遵守约定这个行为爸爸妈妈不喜欢而已。
高高:"嗯嗯,我知道了。"
我:"没关系,好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我们慢慢来,妈妈会陪着你一起的。"
整个聊天的过程,他并不是全神贯注和我坐在一起聊的,而是一会儿床上跳,一会儿床上滚。这就是孩子,一个六岁不到的孩子。
我:"谢谢你听我说,也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感受。那现在我们来看看有什么方法能让高高放松愉快的享受IPad时间,又能保护眼睛,养成合理使用IPad的习惯呢?"
高高:"妈妈,我不能保证每次都准时关,但我会一次比一次超出的时间少的。"
我:"你的意思是希望妈妈不要干涉你,相信你,给你时间,让你自己慢慢调整,是吗?"
高高:"是的。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时间到了,你说‘高高,我们先去玩一会儿,等一会儿再来看。’这样,我一玩,就忘记玩IPad了。"
我:"嗯嗯,这两个办法都非常棒,还有吗?"
高高:“没有了。”
我:"那我们就按照你说的这两个方法试行一周,然后再看看情况,是否需要再做调整,好吗?"
高高:"好的。那我们现在就来玩吧!"说着,就把我拉到他的玩具面前,陪打仗……
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会比大人更善于解决问题。
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除了和他制定约定,最重要的还是增加孩子其他活动,比如户外活动,在家养成阅读,独自玩耍的习惯等。
不放大问题,带着信任和爱放手,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无言的提醒(下张工具卡介绍),丰富他的日常生活,孩子甚至慢慢就会主动淡化这个念头,高高这两天偶尔就会忘记玩IPad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