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谅。
【大意】
我们应当以诚待人,虚心处事。只要心诚,就会志向专一,而且精力充足,即使经历千难万阻也不会改变目标,这样总有一天我们会达到目标。虚心就不会产生傲慢的习气,不固执己见,最终一定会得到大家的理解。
【原文】
楚军之所以耐久者,亦由于办事结实,敦朴之气,未尽浇散。若奏报虚伪,不特畏遐迩之指摘,亦恐坏桑梓之风气。自古驭外国,或称恩信,或称威信,总不出一信字。非必显违条约,轻弃前诺,而后为失信也。即纤悉之事,颦笑之间,亦须有真意载之以出。心中待他只有七分,外面不必假装十分。既已通和讲好,凡事公平照拂,不使远人吃亏,此恩信也。至于令人畏敬,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临难有不屈挠之节,临财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周易》立家之道,尚以有孚之威,归诸反身,况立威于外域,求孚于异族,而可不反求诸己哉!斯二者,似迂远而不切于事情,实则质直而消患于无形。
【大意】 楚军之所以能征善战,顽强持久,也是因为他们的将领办事踏实,使军中醇厚朴实的风气一直保持着。如果在给朝廷的奏折报告中,言辞浮夸不实,那就不仅畏惧远近舆论的批评指责,恐怕也会败坏家乡的风气。自古以来,中国驾驭外国,或者称恩信,或者称威信,总之都离不开一个“信”字。并非一定要明显违背条约,轻易放弃以前的承诺,才算是失信。就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甚至在一颦一笑之间,也必须以真情实意来对待。心中待他只有七分,外面也不必假装出十分的样子。既然双方已经通好讲和,那就凡事都要公平合理,互利互惠,不要使远道的客人吃亏,这就是恩信。至于令人敬畏,完全在于自立自强,而不是装模作样。面临危难时,能够拥有不屈不挠的气节;面对钱财时,能够拥有不沾不贪的廉洁,这就是威信。《周易》中所记载的立家之道,尚且以诚实守信的威信作为反省自己的原则,何况是在外国人面前树立威信呢?难道不可以反过来要求自己吗?这两个方面,看起来似乎太遥远,不切近于当前的事情,实际上却关乎根本,可以将祸患化解于无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