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一家三口在看着电视,电视里播着最近很火的电视剧,但是没有人在意剧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
孩子在想,“为什么妈妈对待表姐要比自己好?为什么爸爸整天都在喝酒?”
妻子在想,“为什么女儿和姑姑的关系比自己好?为什么丈夫总和自己吵架?”
丈夫在想,“为什么自己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为什么妻子一心只顾着娘家?”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疑问,但是谁也没有开口。
日子一天天一天天地过,矛盾似乎越来越大,夫妻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多,孩子从哭闹变得麻木。
孩子有时候会想,“他们这样为什么不离婚呢?离婚以后自己是跟着爸爸还是妈妈呢?
妻子有时候会想,“要不要离婚呢?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丈夫有时候会想,“为什么屁大的事都要吵架?”
争吵,离家出走,和好,无限循环,好像是陷入了什么怪圈。
其实在孩子的视角,自己与姑姑关系好,是因为小时候总待在姑姑家,姑姑对自己很好,会给自己买新衣服,买很多玩具。妈妈只会把自己的东西拿到姥姥家,也不给自己说。可是妈妈会给表姐她们买很多东西,却不给自己买东西。孩子也喜欢妈妈,可是总觉得妈妈好像不喜欢自己。
在妻子的视角,自己对侄女她们好,一个是因为喜欢,另一个是看见女儿和她姑姑那么亲密,总是有点吃醋。自己对娘家好,是因为婆婆一直不喜欢自己,丈夫也不在中间调和,女儿也不亲近,自己在婆家总觉得自己是个外人。
在丈夫的视角,虽然已经成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立业,心中一直苦闷,只能戒酒消愁。母亲与妻子关系不好,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调节,明明是母亲选的妻子,但不知道为什么婚后矛盾这么大。妻子总是拿着家里的钱贴补娘家,感觉心一直不在家里,每天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一点也不体贴。
每个人有各自的想法、视角,每个人有各自的情绪、感受。可是谁都没有开口,只是在各自的视角,展开属于自己的故事。然后进入一个死循环,争吵,平静,平静,争吵。
人与人之间仿佛有一道屏障,我们无法知道对方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样?我们想让对方理解我们,在不开口的情况下,换位思考,去体谅、去包容。但是人与人之间大部分情况下,情绪并不相通。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然后去沟通。如果孩子开口问妈妈,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换来的会是解释还是责骂?如果妻子问丈夫,你为什么不多体谅我一点?换来的会是沟通还是争吵?因为害怕交流可能会带来的负面,我们选择了缄口不言、粉饰太平,然后各自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