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长篇,比《活着》和《文城》厚,但上半部看下来,让人有目睹水字数混稿费现场的疑心。
从情节上说,《兄弟》上部介绍的是主角们的原生家庭,从组建到消亡。它写的是兄弟俩在十年动乱期间度过的童年。
只不过,既然是写那个特殊年代,普通人的命运,也就没什么能拿起来形成矛盾的了,只能看到一味的混乱、暴力、毁灭。
在这部分里,群众是愚昧、滑稽、好笑的,是被愚弄的,也是充满暴力和残忍的。
兄弟是独自忍耐了整个特殊的年代,在倒霉透顶的过程里长大的受气包。
而小说就是主要传达这两点信息的静止画面。
没有像样的矛盾,没有激荡的剧情,也没有立体复杂一些的人物。
所以虽然字数很多,我只能当它全是前奏的作用了。
下部才有了点小说的样子,从兄弟的三角恋开始,人物在含有冲突的悬念描述中丰富。
李光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就像始终是个孩子,只不过换了成年人的身份外壳而已。
所以三角恋之于他,开始于福利厂长的踌躇满志,结束于兄弟间像对玩具一样的抢夺,没有多少爱情的成分在内,包括最后他愤而结扎,也强化了男女之事对李光头只是儿童游戏的用意。
宋钢这个角色,又让人觉得憋气、窝囊的多。
这个善良、老实巴交、内向自闭的社恐患者,因为李光头的歪打正着,和官方开挂的高颜值皮肤,以及文学力爆棚,竟然娶到刘镇的第一美人,此处很有网络爽文套路。
两个男主角,没有一个正常人。
包括他们的父亲,亲子养子形同丧家之犬游荡在街巷之间,他竟然仍能瞒着老婆,独自逞能坐牢,直到最后被活活打死,何以自大至此呢。
林红相比起来,反倒是难能可贵的正常了。
她的一点少女心机,海后养鱼啦,组织刘镇舔狗淘汰赛啦,还有约会时故意依次迟到一刻钟、半小时、一小时的情节,终于带来点安全感。
这说明舞台上,好歹还站着有靠近正常人认知的常规角色,不然读小说,就变成看精神病院内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