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战国四公子列传中,我读出了战国时各个国家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诸侯国竞相扩张,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形势。战国末期原诸国为了抵制秦这一强国形成了很多网罗人才,礼贤下士,为自己君王尽力的贵族团体。而社会上的“士”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就如四公子列传的这几位人士他们好客养士,重视人才,并且任用人才去拯救自己的国家。就像平原君列传中,在秦国围攻邯郸时,他要在门下选取食客去谈判,毛遂自荐要跟他们一起去,最后毛遂以自己的才华取得了胜利。士人成为较为稳固的知识阶层和社会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当时能有那么多的士“被养”,这也突出了当时战国时期的人才辈出。而战国前后虽然也有人养士,名气却大不如战国四公子,这足以体现出当时战国对人才的渴求,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战国时是封建社会。也体现了世袭制,从孟尝君中田婴去世之后,“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体现了战国时人们的思想活跃,人才储备丰富。
俗话说“得名心者得天下。”在这几篇列传中,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好客养士,谦逊地对待所有士人,所以有许多士人都“不远千里而至者”,在自己遇到的困难的时候也有人来愿意帮你;我们也应该自己努力的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等待伯乐去赏识你,重用你,应该毛遂自荐,多参加实践活动挖掘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觉得孟尝君他虽然出身低贱,门第低下,但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足智多谋,待人和气。但他虚荣心很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势可以不择手段。做了太子之后,在逃离秦国的路上砍杀了许多人,在他任齐相后企图挟韩、魏对秦进行报复以及免相后又怂恿秦国伐齐,最后入魏任相联合诸侯攻破齐国。平原君他有后见之明,胸襟大度,能知人善任,他能当上赵惠王和孝成王时的宰相也说明他也有能力的,他有才华,对国家一直忠心耿耿,一生都扑在国家事业上了,大权在握也一直忠于国君,且待人平和温厚,但我觉得他的能力匹配不了他的地位,他出身贵族,有能力去“养士”但是他不会重用人才,从毛遂自荐的事情中看出。他没有辨别出哪些人该重用哪些人不该重用。从可以和秦相争的军事强国一步步衰落,邯郸险被破,说明其 政治军事能力不足。春申君他军事能力强,是一个特别有才能的人。非常擅长辩论,成功的劝说秦国不要攻打楚国。但是他欺骗君王,当断不断。我觉得信陵君他是四位公子中最强的,他道德高尚,对国家、国君忠心耿耿,战略眼光好,军事能力强,关键时候击败强秦;头脑冷静,办事胆大心细;他为人仁爱尊重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还是差的都谦逊礼貌结交,不敢以自己的富贵身分慢待士人。他有高尚的节义,能够解救他人危难。孟尝君他知错能改,但是他虚荣心很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势可以不择手段。做了太子之后,在逃离秦国的路上砍杀了许多人,在他任齐相后企图挟韩、魏对秦进行报复以及免相后又怂恿秦国伐齐,最后入魏任相联合诸侯攻破齐国;平原君好客养士,他很有才,担任了赵惠王和孝成王的宰相,他在秦国邯郸危急时可以求的救兵,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是他在遇到许多问题的时候很无能,他不识人才,他招来了许多的贤士,但是去毫无用处,毛遂也是靠自己自荐。春申君他游学博文,但是他对君王不忠,欺骗君王,当断不断。如果我是当时的一个名士,我更愿意去信陵君的门下。
我的感想是我们应该当别人误解你时,要冷静,不能冲动,要心平气和地对别人说出自己并没有做这件事情,要以大局为重,宁可舍弃自己利益。不能因为别人的对自己的偏见从而放弃,要勇敢的面对困难;我们应该谦逊,以礼待人;我们应该多参加实践活动来挖掘并发挥自己的才能,不应等待别人来赏识重用你;我们要好好学习从而服务社会报答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