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篇网文,被题目吸引了眼球,”28岁财务自由, 从字节跳动彪悍退休”, 于是我把文章仔细读了一遍。文中的主人公叫郭宇,原字节跳动的资深技术专家。他从十九岁开始编程到二十八岁退休,九年时间实现了许多人终其一生的无法实现的目标,财富自由。很多网友跟帖评论直呼“选择大于努力,运气大于实力”!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最近几年经常会被提到,尤其对于许多看起来仿佛轻而易举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或财富的例子。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就拿上面提到得郭宇来说吧,他是一个程序员,但他大学的专业并不是计算机。有人会说这不正说明了他选择的正确性吗?如果这是他的选择,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最后做到了资深技术专家,一定也为此付出了不一般的努力。而换个角度说,有那么多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甚至是硕士生,比如说我自己,为什么最终没有能荣幸地被贴上“选择大于努力”的标签来证明选择的正确性呢?答案很简单我们获得的成功不够巨大。所以说这句话听起来有点道理,但其实它也只是有一点道理,就是当人们面对成功想要放大选择的重要性时。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是出自一本叫做《思维力》的书,它的后面还有三句话“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梦想照亮人生”。其实这四句话通俗地讲就是“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浓缩一下就是“格局决定结局”。选择和努力是相辅相成的两件事,一个人不停地努力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时,也要思考一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如果方向错误,奔跑也没有用,只会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还不如停下来尽早地优雅转身。如果方向正确,只要你努力了最终结果都不会太差。反过来说一下努力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一个普通人努力了可能有结果,如果不努力那一定是没有结果的了。28岁实现财富自由,也不是轻松就获得的,996的工作也是做了六年的,而且那篇文章中也有提到他投资股票和海外房产。当我们想说别人“选择大于努力”时,不妨先看看自己是否有人家的努力和观念。
选择不是不重要,它真的很重要。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就他自己有意或无意的无数个选择串联起来的。有很多关键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走向。但做出正确的选择真的很难,尤其是自己主观上做出的选择。人们说选择大于努力时,往往是从事后的结果向前看,颇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味。
我听过一个心理学讲座,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他有一个同学很后悔当初没有多买两套房子。如果问他为什么没买呢?他会说那时候我没有钱买不起。其实他不是真的没钱,如果他当时就知道房子的巨大升值空间他肯定会买。但在当时他是无法突破自己思维的限制,他觉得贷款买第二套房实在是冒险。而他的后悔是发生在他已经知道了房子会大幅升值之后。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呢?所以说当一个人做选择的时候如何才能做出以后看起来正确的选择呢?这时候努力变成了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努力地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才能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从而有所谓正确的选择。最近金融圈子里流行一段话叫做“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都会靠实力亏掉。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如果我们相信“选择大于努力”,那么我们的要务就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一个选择的正确与否,就是看这个选择是否是顺应趋势潮流。但趋势潮流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更新自己的观念就是我们一生都要努力去做的事情。否则真的会是时代淘汰你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当我们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对自己的思维不设限时,我们的选择就会随之多了起来,我们做到“选择大于努力”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大。
倘若有一天你有幸也成为“选择大于努力“的例证,不用为你付出的努力喊冤,至少你的选择被认可了。即使你一直没有得到“选择大于努力”的标签,你可以审时度势,继续坚持或是调整方向,但不要停止努力,没有奋斗过的人生总会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