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十多年前看过一部偶像剧,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镜头是:漂亮的女主角说:“我只喜欢吃没有草莓的草莓蛋糕”。当时,我旁边的人嗤之以鼻,“这女的太矫情了(那会儿还不太流行“作”这个字)”。
可是正是因为她的“作”,形成了一个自己的特质,让她顺利地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哥哥,因为她的哥哥知道,只有自己的妹妹喜欢“没有草莓的草莓蛋糕”。
那时候,那个独特的角色和那个画面一下击中了我内心的某个角落,一直以来被家人认为很“作”的自己,原来并不孤独。
从小到大,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总有一个声音,不要跟别人一样,所以似乎总是不合群,显得有点儿“作”。逐渐长大,开始在意身边人的眼光,心里开始有些许自责,自己是不是太作了。但是,依然放不下自己的内心,依旧我行我素。
可越长越大,我越来越清楚的自己的喜好,越来越容易坚持自己的选择。慢慢地对“你这么这样呢?”这句话产生了免疫。小到吃饭穿衣,大到结婚生子,我执拗地开始我的人生,去外地工作,在外地定居,结婚生子,短暂创业,决定搬家,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折腾,那么“作”。
记得小时候家人总是理解不了,为什么给我买衣服总是那么费劲,吃饭老是那么挑剔。直到现在,老公仍然认为我“爱作”。他永远理解不了,有些家务这样做和那样做有什么区别,理解不了为什么给儿子穿毛衣永远搭配衬衫。但却永远配合我“作”下去。给我买好利来的蛋糕,买我选中的花园般的房子,即使当时的经济窘迫。支持我瞎折腾似的创业。
我的“作”使我走了一些弯路,这是应该付出的代价。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靠近。坚持自己带孩子,珍惜跟他在一起的亲子时光,培养他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阅读,坚持养生,自己所以不容易被俗世的烦躁和戾气所侵淫。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安稳的生活,每个现世安稳可能都是曾经的跌宕起伏,没有哪条路是康庄大道,坚持自己的选择。
02
有没有发现?每个有点“作”的人,都特立独行,目标清晰。不随波逐流,知道自己要什么,不会去在意大众的目光,勇于选择不寻常的路,并能自己为自己负责。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安于现状,尤其是女孩,不安于以往那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为追求个人的情感取向以及事业选择的新鲜感,不断地折腾放弃;她们不认命,不知足,不甘心,对于生活不再是被动无奈的承受,而是主动的出击和挑战。她们更注重个人的价值实现和精神享受,为此不惜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受伤,直到头破血流,精疲力尽……
因为“作”,选择看似不容易的生活,不要家里安排的工作,不要安排的相亲对象,不要留在老家,而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
曾经看过作家张抗抗写过的小说《作女》,内心冲击很大。那个叫卓尔的女人,因为不安现状,不断折腾,经历结婚离婚,经历各种状况,被冠上“作女”之名。最终不断接近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虽然大家对此褒贬不一,但那却是很多人想却不敢的生活。正如女主角卓尔所说:我“作”故我在。
在作"的过程会使女人获得心理上的种种快感,爆发出强大的内在冲击力。"作女"不同于"女强人",她们并不看重最终目标,只希望通过"作"来使自己的人生有声有色。
03
时尚达人于小戈成立了个大眼睛坛子,集结了所有爱“作”的精致人儿,分享各国的一些小众品牌。用她的话说就是:“要是有人觉得你作,欢迎回家。”
正如它的介绍:每天都有无数人在这里为了重要的小事乐此不疲地较真着,在追求美好的路上,你并不孤单。
在这个爱“作”的小天地,不仅可以发现未知的世界,更让你遇见有人懂你。
一群充满挑剔的人,用心自己选择心中至爱。想想,每天醒来,身上的衣服是最爱的,餐具是最爱的,食物是最爱的,家具是最爱的,房子是最爱的,生活中每一件东西都是自己的心头好,这样,每一天的日子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喜爱的。一些焦虑忧愁,早烟消云散啦。
精致的东西往往价格不菲,在不断追求精致的同时,自己会慢慢远离粗俗,远离廉价,渐渐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精致的人,这样的“作”,让自己彻头彻尾地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精致的人。
每一个人都应该追寻这样的生活,充满期待,充满惊喜,充满不断向前的动力。
但往往,在生活中我们容易陷入凑合的死循环,穿凑合的衣服,做凑合的工作,选择一个凑合的人结婚,食之无味的婚姻,风雨飘摇的人生,似乎一切没有意义。
幸福感爆棚的人生和不幸的人生,有时候就差那么一点点,有些人,就是那么任性地“作”出幸福的人生。
当然,这里的“作”,并不是那些较低层面、低水平的"胡作非为"。这些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作”点的人生也许会很辛苦,但谁说会一直辛苦呢。我喜欢有声有色的人生,And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