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教授的博士论文《明代的漕运(1368~1644)》秉承了美国研究历史的一贯方法——演绎和推演法的结合。与此同时,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很好的讲述明代经济脉络的生动的书;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事实,并且用现代人明白的白话文进行说明,这样更容易被我们了解和理解。而这篇论文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写作技巧和行文结构,虽然那些是一篇好文章的基础,但是本书最为有意义的目的在意说明历史是什么,如何评价历史,以及历史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
正如上面提到的,本文使用的演绎和推演法的结合方法来说明明代漕运问题。明代政府视漕运为主要的财政经济来源,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从他的第一人建国人就固定下来。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僵化的坚持,才使得明代在经济方面没有很大的进步。黄仁宇教授分析了当时同时代的欧洲,不禁发问:明代的时代背景并不比同时代的欧洲差,为什么欧洲的科学、经济成果满天璀璨,为何我们的明代却是“暗淡无光”呢?
作者从地理环境、行政机构、相应的制度和治理国家的观念等方面切入漕运这件事情,层层剖析说明了重农轻商、思想固化、制度不够灵活,最终导致了明代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的坍塌。
但是到这里,我认为这并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对于现代人来说,读历史不在看历史中的故事,更不是去嘲笑历史中的“小丑行为”;而是要反思和思考历史意义是什么。我不喜欢评论这件事情是什么第一次啊,或是说什么壮举……,而我更喜欢去比较这段历史和同时代其他地区,反思为什么我们能做的好或者是为什么做的不好。
对于本书而言,作者在最后说道:
漕河占有突出地位并一直是唯一向北京运输的干线,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漕河上运输的物品数量及品种如何?如何管理漕河?决定这一系列的,并不是自然环境,而是国家,是思想观念。这表明,历史既是人类思想实践的结果,也是人类辛苦劳动的结果……但我们从真正的事实中看到的,只是所有这些因素同事存在于人类历史中,他们混合发生作用的方式,是我们难以把他们相互区别开来,更不用说区分他们的个子重要性的大小。
历史不是一两件事情就可以成就的,一定是各种原因共同发挥了作用而导致的结果,而在这众多的原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制度制定者和制度执行者的思想观念,正是这些思想观念的不经意的左右,甚至是上行下效的影响,是会制定出不同的政策;即使不巧的制定了相同的政策,我相信执行的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所以当今我们在做事情的事情,无需太考虑他的意义之所在,因为你根本无力搞得清楚他的意义何在。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学习有学之士的行事准则,多修身养性,少问前途何在,因为这是一个悖论——因为你在世的时候永远无法知道其历史意义。
前途漫漫,不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