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1992年的夏天去游长江三峡中的那座著名的白帝城时,在一间大厅里,那漂亮的女讲解员,指着一尊雕像说“这就是廖化,那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廖化!”
三十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怎么就会一直想起白帝城中的廖化。小时候,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还最喜欢诸葛亮,认为他就是智慧的化身。我因为最后三国演义故事的结尾,是三国归晋,而痛哭!我为最后成功的不是蜀国而悲伤,为诸葛亮死的太早而遗憾。因为晋朝几乎就没有给百姓带来一天好日子 ,在成都武侯祠游看时,我也忍不住流下了遗憾的泪水。
我一直认为,蜀国的失败,是因为老天无眼。蜀国刘备又是正统血脉、又是爱民如子的仁义之人,比当年的汉光武帝刚开始的条件都好多了。诸葛亮的智商应该是当年整个中国最高的,怎么可能会没有一个好结果呢?
三十年的生活抽打,我在鬓如霜花之时,就总会想到廖化。为什么蜀国建国后,反而会无人可用了?为什么在刘备生前,诸葛亮指挥的战争是一场场胜利?刘备生后,诸葛亮却是一场场失败?整个蜀国,文也没有人了?武也没有人了?反观魏国,文有建安七子一大批人,曹操还派人去把蔡文姬接了回来;武也是战将如云呀!细一看蜀国,人才都是刘备当年招揽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等那么多大将,参谋还有庞统、诸葛亮等等。诸葛亮当一把手之前和之后,简直就是判若两人,这我们从“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就能看出来,前出师表满篇都是形势和战略,后出师表满篇都是口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诸葛亮执政以后,基本上就没有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如果说一开始,诸葛亮用马谡,也算是培养人才。但也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误,因为马谡在守街亭之前,基本上就没有打过仗,如果是守街亭非常重要,那根本就不该派马谡去守。就是派马谡去守,胜败乃兵家常事,也可以学学曾国藩屡败屡战,不应该一吃败仗,就把挥泪斩马谡,让他为自己的失误买单。
老话讲用人不疑,诸葛亮执政以后,就开始用有色眼镜看人,组织里的人不是能力有问题,就是忠心有问题。最后就只有一个人包打包唱,让自己活活累死。
诸葛亮执政时,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来投奔的魏延,也算是个身经百战的大将了。魏延曾给诸葛亮献策,由他带一队人马,从秦岭的艰险山路翻过去,突袭魏国的首都。这计策,应该说是最符合蜀国的国情的。万一成功了,那蜀国就立刻可以一统天下;如果是失败了,蜀国就立刻进入防御,因为蜀国是有天险可守的。特别是要加强派重兵守住魏延,诸葛亮从魏延献的计策就可以看出来魏延的本事,人才我不用,但又不能够给別人用。老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诸葛亮又怕魏延为他人所用,就一直放在自己口袋里,让他发烂发臭。临死还要安排人设计杀了魏延,说什么魏延有反心。
最终我们看到没有什么人才再来投奔诸葛亮,诸葛亮也没有培养出什么人才。
曾听人说,人才都是平台决定的。诸葛亮只相信自己,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又怎会为培养人才去搭建平台呢?也难怪司马懿听人说,诸葛亮事无巨细都是自己去做,心中就一阵暗喜。一把手做到这一步,不失败才怪了!
但诸葛亮作为一个彻底失败者,却在历史上获取点赞千万!这真的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我百思不得其解,放眼四周一看,神州大地上,真是有太多的诸葛亮了。难怪俗语会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好的皮匠,就是胜过诸葛亮,也都觉得胜之不武。因为诸葛亮,廖化成了蠢才的代表,也许去了另外一个平台,廖化也能打胜仗?也是一个人才呢?
2022年5月27日於株洲